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從經濟發展水平論澳門大眾體育的現狀與對策(摘要)



澳門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致力提倡大眾體育,經濟發展水平為大眾體育的發展創設良好條件。在政府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大幅增加,以及居民具備較高體育消費的實際能力等有利條件下,促使體育事業迎來空前難得的發展機遇。參與體育活動是居民消閒的重要活動之一,然而,每週的工作時間長、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不多,以及在閒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不足等負面因素,是持續發展大眾體育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另一方面,市民大眾對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求大增,大眾體育活動的參與人次持續上升。同時,部分競技體育賽事呈大眾化趨勢,群眾體育氣氛暢旺。特區政府投資增建的體育場地對居民參與體育活動起很大的促進作用,體育場地的使用人次近年不斷增加。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時,除選擇方便就近的空間外,還會著重體育場地的環境、質量與服務而選擇收費的體育場館。另外,大眾體育場地不足主要反映在:一場地數量供應不足、二體育資源分配與定價問題、三場館未完全發揮大眾體育功能、四體育場館尚未完全開放。本文從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體育經費的投入、居民的閒暇時間、體育消費能力等方面,分析居民參與體育活動及體育場地設施的現狀,探討澳門大眾體育的發展方向與對策,為特區政府制訂體育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澳門藍皮書- 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1-2012》.P.295)

第六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徵文通知(轉載)

各有关单位、学会会员: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体育产业 “十二五”规划》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集中展示广大专家、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
本届会议将采用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凡经评审被大会录用的论文摘要,将被收录到《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凡符合征文指南(参见附件)范围且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征文指南并非论文题目,仅为选题提供参考,应征者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确定具体论文题目。
二、报送论文的要求
   (一)每位作者以第1作者身份报送论文仅限1篇
   (二)报送论文提交材料要求
1.论文全文
论文全文(含图表)不超过6000字,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名称,不需要中英文摘要,全文为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不超过1000(也不少于800字),不得有图表分行书写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列;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为小4号楷体(GB2312)、居中排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行间距为单倍。摘要的结构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或研究结论。分部分叙述,各部分之间不空行。
本届学术会议在编印《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时,只对被录取论文摘要作字体、字号及版式方面的编辑,不再进行文字、内容方面的加工,作者文责自负。
3. 附页
附页上需写明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本人手机号码、电子信箱等。附页须加盖单位公章并传真或邮寄至体育产业分会办公室。
(三)征文电子文档发送格式要求
凡报送的论文,请在2012年10月10日之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3个以word格式排版的电子文档(全文、摘要、附页)至体育产业分会的电子邮箱:chyfh@126.com。电子邮件主题请标明“##(作者姓名):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投稿”字样。
   (四)论文评审费
每报送1篇论文须交纳论文评审费100元,请在投送论文的同时通过邮局寄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办公室聂芬芬同志收(地址:上海市长海路399号,邮编:200438,电话/传真:021—51253279)。汇款请注明“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评审费”字样,汇款单上寄款人请务必填写第1作者姓名。
希望各单位对征文的有关事宜进行广泛宣传,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有关论文录用通知、参会事宜等信息请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网站(www.china-sia.com)。本着为会员服务的精神,本次论文的录用,在同等条件下,本分会会员优先考虑。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
2012年3月20日
附件:
《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选题指南

1、文化大繁荣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促进体育消费研究
3、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4、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5、体育产业集群研究
6、体育赛事运营研究
7、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研究
8、体育市场主体培育研究
9、体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10、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研究
11、职业体育发展研究
12、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13、体育产业品牌研究
14、体育产业政策研究


2010年8月14日星期六

第五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徵文通知(轉載)

各有关单位、学会会员: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集中展示广大学者、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南京体育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1月下旬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本届会议将采用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凡经评审被大会录用的论文摘要,将被收录到《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凡符合征文指南(参见附件)范围且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征文指南并非论文题目,仅为选题提供参考,应征者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确定具体论文题目。
二、报送论文的要求
(一)每位作者以第1作者身份报送论文仅限1篇
(二)报送论文提交材料要求
1.论文全文
论文全文(含图表)不超过6000字,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名称,不需要中英文摘要,全文为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不超过1000字(也不少于800字),不得有图表,分行书写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列;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为小4号楷体(GB2312)、居中排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行间距为单倍。摘要的结构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或研究结论。分部分叙述,各部分之间不空行。
本届学术会议在编印《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时,只对被录取论文摘要作字体、字号及版式方面的编辑,不再进行文字加工,作者文责自负。
3. 附页
附页上需写明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本人手机号码、电子信箱等。附页须加盖单位公章并传真或邮寄至体育产业分会办公室。
(三)征文电子文档发送格式要求
凡报送的论文,请在2010年10月10日之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3个以word格式排版的电子文档(全文、摘要、附页)至体育产业分会的电子邮箱:chyfh@126.com。电子邮件主题请标明“##(作者姓名):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投稿”字样。
(四)论文评审费
每报送1篇论文须交纳论文评审费100元,请在投送论文的同时通过邮局寄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办公室魏春生同志收(地址:上海市长海路399号,邮编:200438,电话/传真:021—51253279)。汇款请注明“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评审费”字样,汇款单上寄款人请务必填写第1作者姓名。
希望各单位对征文的有关事宜进行广泛宣传,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有关论文录用通知、参会事宜等信息请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网站(www.chinasia.net.cn)。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
2010年5月20日

附件:
《第五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选题指南
1. 在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2.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 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研究
4. 体育产业在我国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究
5. 体育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
6. 体育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7. 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政策、路径选择等问题研究
8. 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府职能研究
9. 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10.有效推动我国体育用品的品牌建设,增强我国体育用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1.提升我国体育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有关问题研究
13.国内外体育健身市场培育、拓展的路径研究
14.国内外体育竞赛、体育表演市场的开发和运作模式研究
15.国内外体育中介市场运作模式研究
16.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17.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18.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9.体育彩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体育保险研究
21.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发展道路研究
22.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23.体育投融资理论与实践研究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sia.net.cn/0_sy/3xhtz/tongzhi2010702.html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澳門體育旅遊市場現狀與發展的思考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澳門體育旅遊市場的發展情況
為提升澳門的國際知名度,吸引外地旅客來澳觀賞及參與,增加來澳的旅遊消費,自回歸後特區政府提出了「體育旅遊」的施政方針。從此,澳門的體育旅遊市場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舉辦了超過55屆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既是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中發展最為成熟的體育賽事,更是澳門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澳門的體育旅遊市場持續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每年的大賽車期間除了吸引很多鄰近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來澳旅遊及觀賞賽事,還舉辦“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澳門國際音樂節”及“澳門美食節”等活動。時至今日,澳門大賽車已發展到集體育、旅遊、娛樂、文化和美食於一身的綜合嘉年華活動。據2007年10月至12月進行的“遊客及澳門居民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意見調查”(1)結果顯示,觀看大賽車的遊客及澳門居民逐年遞增,2007年遊客的觀看率更首次錄得高於澳門居民。此外,雖然觀賞大賽車的訪澳旅客留澳時間比非觀賞賽車的旅客多,但為賽車來澳的旅客消費並非特別多。

由於訪澳旅客的人均非購物消費(不包括博彩消費)中娛樂消費水平的多寡,某程度上能反映他們在非實物性體育消費的客觀情況。據資料顯示(2),雖然近年訪澳旅客人均的總消費及非購物消費不斷上升, 但其娛樂消費卻呈下降趨勢。可見,澳門旅遊的休閒娛樂元素和吸引力仍略顯不足。

但隨著多個國際博彩娛樂企業在澳的投資,澳門的休閒娛樂亦開始多元化。澳門旅遊塔設有高233米的健力士世界紀錄「世界最高商業笨豬跳」(Bungy Jump)(3)及各類極限運動設施。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度假村開幕後,表演場館舉辦過演唱會、體育項目等,主要借助自身在美國網絡,拉攏有號召力的國際歌手及體育團體來澳表演,吸引海內外支持者捧場,引入一批需求不同的客源(4),該酒店更設有小型高爾夫球場供住客使用。此外,哈樂斯集團(Harrah's Entertainment)於2007年以5.777億美元(約46.21億澳門元)買入位於路氹的東方高爾夫球場(現名為:凱撒高爾夫 Caesars Golf)。打算用作公司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奬賞計劃,安排當地客人免費使用澳門的高爾夫球場地(5)。博彩娛樂企業把一系列體育競賽表演及休閒體育活動提供給訪澳的旅客,為澳門增加了不少休閒娛樂的元素,有效帶動澳門休閒健身旅遊的發展。

從此,澳門以體育賽事為主、休閒健身為輔的體育旅遊市場格局,既可促使澳門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更有利於澳門博彩產業單一的經濟逐步走向多元。

1. 過度依賴體育賽事旅遊、休閒體育元素不足。
由於澳門地少人多,且受天然資源緊缺的影響,發展如登山、激流、沖浪、潛水、滑翔傘、釣魚、狩獵及帆船等休閒體育旅遊項目存在一定困難。暫時只能依靠體育賽事旅遊和休閒健身旅遊支撐整個體育旅遊市場,但過度依賴體育賽事並不是體育旅遊市場持續發展的靈丹妙藥,隨着東亞運動會、葡語系運動會及亞洲室內運動會的結束,澳門的體育旅遊市場只能依存每年在澳門舉行的幾個大型體育賽事作為資源,加上面對上海及新加坡在F1大獎賽上發展的挑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要實現持續的發展,難度將相當大
同時,休閒體育的元素不足及博彩元素的不斷增加是導致近年訪澳旅客的娛樂消費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澳門體育旅遊市場的整體發展,因此,如何重新包裝這些賽事和增加休閒娛樂設施是成為了澳門體育旅遊市場後一階段的關鍵問題。

2. 增加休閒體育娛樂元素、改革大型體育賽事面對競爭。
在有限的天然資源下繼續開拓一些如保齡球、溜冰、高爾夫球、小型賽車等休閒體育項目和設施供訪澳旅客參與,並考慮舉辦一些體育節(可參考澳洲達爾文阿拉夫樂體育節的成功經驗),結合澳門每年舉辦的各類文化旅遊活動,吸引外地旅客來澳觀賞和參與,替補過往單純依賴大型運動會及體育賽事作為澳門體育旅遊市場的核心,積極研究和改革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大型體育賽事、爭取適合澳門地區文化的大型體育賽事落戶澳門的可行性等,使澳門既有休閒的體育項目,又有緊張刺激的體育競賽,從而提高來澳旅客的娛樂消費,為澳門體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體育和旅遊資源。


加強區域體育合作與交流、重視體育旅遊的科研與學科設置培養專業人才。區域合作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應積極加強澳門與內地特別是粵港澳三地、泛珠三角地區和葡語系國家在體育、旅遊與經濟方面的區域合作及交流,把《CEPA》及《粵港澳體育交流合作協議書》在體育服務產業方面的合作落到實處,並充分發揮澳門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促進區域體育產業一體化的發展。

另一方面,重視體育旅遊方面的科學研究,在體育高等院校學科設置方面考慮加入體育旅遊等學科,培養專業且足夠的本地體育旅遊經營管理人才以迎接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大量體育人力資源的需求。

注釋:
(1). 大賽車旺丁不旺財[N].澳門日報.第B03版澳聞,2008.04.25.
(2). 2000年至2007年旅遊統計資料整理[DB].澳門統計暨普查局.http://www.dsec.gov.mo/index.asp?src=/chinese/html/c_tourism.html.
(3). 澳門旅遊塔會議娛樂中心網站.http://www.macautower.com.mo/tch/adventure/index.asp.
(4). 娛樂表演發圍、賭企客源多元[N].澳門日報.第A10版經濟,2008.04.04.(5). 哈樂斯入澳多波折[N].澳門日報.第A10版經濟,2008.05.13.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澳門的體育博彩市場研究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澳門體育博彩市場的發展情況
澳門是全球最大的博彩市場,博彩業亦一直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以2005至2007年為例,政府公共總收入共1,061億澳門元,博彩稅總收入為690億澳門元,博彩稅收入佔政府公共收入超過65%之多(1)
澳門的博彩主要分為:幸運博彩、相互博彩及彩票三大類,其中相互博彩的賽狗及賽馬、體育彩票的足球博彩及籃球博彩均可納入為體育博彩範疇。據統計顯示,2002至2007年澳門博彩毛收入合共為2858.24億澳門元,而體育博彩毛收入為78.69億澳門元,體育博彩收入佔澳門博彩總收入約2.75%。
體育博彩消費方面,2002至2007年體育博彩總投注額為758.64億澳門元,每年平均投注額為126.44億澳門元(2),與2001年全國實銷體育彩票約149.344億元(3)相比較,澳門的體育博彩總投注額相等於全國的84.7%;02至03年全國足球彩票銷量為71.384億元(4),澳門02及03年的足球博彩投注額平均為100.685億澳門元,澳門比全國總銷量還多出約29.1%;02至07年澳門人均體育博彩投注額約3,362美元,與1997年人均購買體育彩票超過100美元的國家統計中名列第一位的新加坡(406美元)比較下,澳門比新加坡高達8.3倍。可見,澳門體育博彩市場的規模和消費水平相當驚人。

2. 澳門體育博彩市場面臨的問題
體育博彩市場呈飽和、法規仍有待完善。雖然近年澳門博彩的總收入不斷上升,其中體育博彩的銷售額、人均銷售額以收已站在世界前列位置,但是近年澳門體育博彩整體收入呈下降趨勢,顯示澳門的體育博彩市場已開始呈飽和狀態。而且,體育博彩專營公司向澳門特區政府支付的年金和博彩稅並不是直接投放到澳門的體育經費上,因此仍未能充分發揮“以體養體”的基本作用,制約和收窄了澳門體育發展資金的重要渠道來源。

3. 澳門體育博彩市場的發展對策
研究體育博彩市場持續發展對策、調整法規促博彩稅直接投放到體育經費上。從調查體育博彩市場的信息、供需狀況、消費者行為、市場環境、營銷策略、營銷目標、市場細分及選擇目標市場等多方面進行階段性的評估研究、綜合分析澳門體育博彩收入下降及飽和的原因,對症下藥促使澳門的體育博彩市場持續繁榮。
考慮完善或修改相關法規,使體育博彩稅收能直接投放到體育經費上,促使澳門體育的發展得到充足資金和資源的保障,同時可有效減少政府資助體育的財政負擔。

注釋:
(1). 主要統計指標-公共帳目資料整理[DB]‧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 2005年至2008年博彩統計資料整理[DB]‧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博彩監察協調局資料‧
(3). 鮑明曉‧體育市場-新的投資熱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62.
(4). 李海‧體育博彩概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9:169.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澳門體育中介市場研究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澳門體育中介市場的發展情況
隨著東亞運動會及一些商業性體育賽事的舉辦,國內及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體育經紀公司紛紛進駐澳門的競賽表演市場,主要開展商業賽事的宣傳推廣及市場營銷工作。
2002年中國對葡萄牙足球對抗賽在澳門舉辦,中國足球協會的商務代理中國福特寶足球產業發展公司與澳門體育發展局簽署合作協議,是次賽事亦成為了澳門體育的經典。
澳門東亞運組委會透過中國的中體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瑞典的IEC in Sports兩家體育經紀公司作中介,成功銷售電視轉播權予10家電視轉播機構,增加了組委會在市場開發方面的經濟效益1
香港的國際文娛管理有限公司(ProEvent)分別與澳門亞室運組委會及澳門體育發展局合辦了2007年的曼聯及2008年的車路士亞洲之旅澳門站的足球賽事。
杜拜的Promoseven市場推廣公司作為2007年第二屆澳門亞洲室內運動會指定市場營銷經紀公司,負責銷售和執行所有體育贊助及亞洲和中東地區的電視轉播權銷售工作。
美國的國際管理集團(IMG) 分別於2007及2008年為“澳門威尼斯人網球爭霸戰”作市場營銷及推廣工作。
“奧運商業之父”尤伯羅斯的女兒、NBA全球業務營運總裁海蒂‧尤伯羅斯 (Heidi Ueberroth)也看準了澳門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由NBA亞洲公司統籌的“NBA中國賽2007”,把克利夫蘭騎士隊及奧蘭多魔術隊首次帶到澳門來。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憑著其在澳門經營博彩、酒店、購物、餐飲及綜合表演等生意及擁有1.5萬個座位的室內體育場館的優勢,借北京奧運的契機在北京奧運前邀請了美國國家籃球隊(夢幻八隊)、土耳其隊及立陶宛隊來澳進行三場籃球賽事,該企業亦可以說是體育中介之一,為澳門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發展作出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這些具規模及實踐經驗的體育中介機構帶動下,澳門本地的體育中介機構亦開始出現。盛澳國際體育文化娛樂發展推廣有限公司(ProAct澳體文娛)於2006年成立,並已與多家國內及國際具豐富經驗的體育產業公司合作。為慶祝北京奧運會倒數500天,該公司在澳門舉行中國對烏茲別克的足球熱身賽,負責賽事的組織、推廣、門票銷售管理及尋找本地贊助商等工作。除了承辦“中烏”足球賽外,該公司更協助2007年斯坦科維奇洲際籃球冠軍杯澳門站、世界女排大獎賽澳門站及2008年的車路士亞洲之旅澳門站等賽事的宣傳及門票推廣工作。
這些商業性賽事的舉辦,說明澳門具備市場化運作體育賽事的條件,透過上述賽事運作的成功案例,一改以往舉辦體育賽事由政府投入為主的運作模式,不僅使體育部門更能發揮其監督、管理的功能,而且透過體育經紀組織在體育賽事運作管理過程中的策劃、包裝及推廣等中介作用,成為體育部門、贊助商、電視台及觀眾等的有機黏合劑,是將來澳門舉辦體育賽事逐步推行市場化運作的重要後盾2

2. 澳門體育中介市場面臨的問題
體育中介市場供需仍比較單一、本地中介機構尚不成熟。由於澳門尚未出現職業體育,國內外的體育中介機構暫時仍以運作商業性體育賽事為主的體育賽事經紀組織,其在澳門的業務需求和供給仍比較單一,因此在澳門體育中介市場上的體育中介機構並仍未發展為專業及多元化的體育經紀組織。此外,本地的體育中介機構剛剛起步,其工作仍處於協助體育賽事宣傳、門票推廣和尋找贊助商上,還未能充分發揮體育中介機構在整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起着黏合劑的作用,組織的規模和業務水平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 澳門體育中介市場的發展對策
逐步建立體育中介的機制法規、扶持培養本地體育中介機構和營銷管理人才。加快競技體育職業化的發展,促使體育中介機構業務的需求和供給逐漸走向多元化。逐步建立和制定有關體育經紀的機制和法律法規,反對行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扶持澳門本地體育中介機構的發展,並培養專業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及體育經紀組織,解決其需求量不斷增加及專業化程度不足的關鍵問題。

注釋:
(1) (2). 黃逸聰.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2007.


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情況
澳門的體育具廣泛的群眾性,體育社團眾多,2007年澳門共有977個的體育會,註冊運動員共44,292人(1),即每平方公里有超過34個體育會,全澳人口約有8.2%是運動員。但嚴格來說,大部分的體育會和運動員均屬業餘性質;如以亞運會(包括:亞運會、亞冬會、亞室運、亞沙運)為標準,武術、空手道、泰拳、健美、短池游泳、室內田徑、花式單車、龍獅運動、象棋、克柔術和龍舟是澳門競技體育較強的項目。但在眾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下,澳門現時仍未出現職業體育賽事。
事實上,每年在澳門均有多個大型體育賽事舉行,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澳門國際馬拉松、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環南中國海自行車大賽及澳門國際龍舟賽等。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分別於2005至2007年成功舉辦東亞運動會、葡語系運動會及亞運室內運動會,為了這些運動會的舉辦,特區政府除注資約11億澳門元組織運動會外(東亞運6.27億(2)、葡語運1.23億(3)、亞室運3.48億(4)),還投資興建了多個符合國際水平的體育場館和培養了一批專業的體育人才,極大地推動了澳門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更促使了一系列商業性體育賽事的出現。
隨著博彩業的開放,博彩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為建立和展示其企業形象,各企業對體育營銷意識亦逐漸增強,紛紛利用贊助體育賽事等渠道以達到宣傳推廣及實現品牌價值的營銷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某家國際博彩酒店企業設有自己的綜合表演場館,自該酒店開幕以來,分別邀請了NBA的奧蘭多魔術隊和克里夫蘭騎士隊;網球的費達拿、森柏斯、麥根萊及布雷克;重量級拳擊手德域羅斯和雷爾梅沙;美國國家籃球隊 (夢幻八隊) 等來澳進行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開創了澳門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的先例。從此,各企業從博彩旅遊市場上的競爭逐漸轉移到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上的競爭。這些商業性賽事的舉辦,不但活躍了澳門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更培育了澳門居民的觀賞性體育消費。

2. 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面臨的問題
職業體育政策投入力度不足、區內同類體育賽事競爭激烈。近年,澳門舉辦過不少高水平、高質量的體育賽事,豐富了澳門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然而,依靠不定期、非持續性的商業性體育比賽而形成的體育表演市場長遠來說很難成為一個長期而穩定的體育產業。
此外,由於澳門的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員長期處於業餘階段,體育競技水平已達飽和狀態,職業體育是澳門競技體育發展到這個層次面臨的新問題,由於發展職業體育的核心在於運動員的職業化問題,但政府體育部門在職業運動員政策和資源的投放力度尚不足夠。
另一方面,澳門的大型體育賽事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及澳門國際馬拉松等賽事的市場化運作程度仍有待提高,加上面對鄰近地區如:上海及新加坡的F1大獎賽、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的香港、寧波及中華台北站賽事、以及香港國際馬拉松及廈門國際馬拉松等同類賽事激烈的競爭下,澳門大型體育賽事在面臨巨大的挑戰與機遇下進行改革是體育部門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課題。

3. 澳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對策
加快體育強項和球類項目的職業化進程、參加國內體育聯賽、加強體育賽事的市場化運作、繼續爭取加入國際奧委會。以本澳的體育強項和產業化程度較高的足球和籃球為試點,通過特區政府及相關體育部門在職業運動員政策、訓練和比賽場地上的投入;體育總會在技術上的投入;俱樂部從業餘走向職業化方面的投入,並加強澳門青少年賽事產業或訓練建設的投入,促使澳門的競技體育從業餘逐步走向職業,從而產出澳門的職業運動員甚至職業俱樂部,並可利用“澳門蛋”和澳門運動場等體育設施作主場,參加國內的籃球和足球聯賽,把高水平、高質量和具市場價值的足球和籃球比賽帶到澳門來,以解決澳門依靠不定期及非持續性的商業體育比賽的問題。
此外,面對鄰近地區舉辦同類體育賽事的競爭,考慮重新包裝大型體育賽事、提高賽事質量和逐步推行市場化運作。繼續優化澳門的體育投資環境,舉辦更多具吸引力的商業體育賽事,利用國際博彩酒店企業的資本資源,借贊助體育賽事作宣傳推廣,並提高賽事的經濟效益。此外,積極爭取加入國際奧委會大家庭,對促進澳門競技體育水平持續發展及體育職業化進程均起着重大的作用。

注釋:
(1). 澳門統計年鑒2007[DB].澳門統計暨普查局:195.
(2). 黃逸聰.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活動及帳目報告[R].第18章.必須及獲得的財政資源.
(4). 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大會報告[R] .第24章.執行第二屆亞室運的開支:331.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發展情況
澳門的體育健身娛樂市場主要可分為公共健身市場及私人健身市場兩大類。公共健身市場的體育場地主要由體育發展局、教育暨青年局、民政總署、澳門理工學院、澳門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管轄。回歸後,特區政府實行普及“普及大眾體育”及“發展競技體育”雙軌並行政策,特別是澳門東亞運動會的舉辦,特區政府投資興建和改建了大批體育場館。事實上,近十年澳門無論在公共體育場地數量及其使用率均大幅增長,1998年澳門的體育場地只有384個,2007年增加至674個,增幅達75.5%;場地使用率由2000年的約200萬人次增加至2007年約600萬人次,增幅近兩倍1

為積極發展大眾體育、致力提升市民體質以及解決體育場館賽後利用問題,由體育發展局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轄下共15個體育場館10多項體育運動組成的“公共體育設施網絡”於2006年1月23日推出,並以免費或象徵式收費供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此外,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於東亞運後亦安裝了國際標準的溜冰場(註:現暫停使用)供市民進行冰上運動,配合鄰近的保齡球中心及網球學校設施,該區已成為澳門居民及旅客進行休閒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

此外,體育發展局亦開辦一系列的大眾體育健身興趣班,培養居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學會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自我鍛煉的習慣。興趣班設有超過65個體育項目類別,每班雙月收費由20至400澳門元不等,每年的參加人數亦顯著上升,從2002年的7,700人次約3百班次發展到2008年超過2萬人次及7百多班次,增幅分別約1.6倍及1.3倍2

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及大眾體育健身興趣班的開辦,在發揮最大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獲得了經濟效益,不僅有效推動澳門市民健身娛樂消費的意識,而且是培育和發展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基礎的重要力量。

私人健身市場以健身健美俱樂部、休閒健身場所及酒店康體設施等營利性企業或俱樂部為主。然而,澳門在私人健身市場經營的統計和研究官方數據仍比較缺乏。但據一些研究、報章及網頁的資料可把澳門的私人健身市場歸納為下列數據,直至2008年底,澳門共有3家健身健美俱樂部、4家桌球室、2家保齡球館、4家瑜伽健身中心、1家溜冰場及3家高爾夫球俱樂部。

澳門的體育健身娛樂市場以培育澳門居民健身基礎的公共健身市場為核心,加上營利性私人健身市場的替代和互補作用,在這兩個市場迅速的發展下,帶動了體育培訓市場、體育場地服務市場及休閒體育健身市場等相關體育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有效優化和完善了澳門體育市場體系結構的完整和健全。

2. 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面臨的問題
公共健身市場資源分配不均、私人健身市場統計研究尚未開展。由於部分運動如籃球及羽毛球等的需求較大,部分公共體育場館提供場地的數量及可使用時間仍有所不足,而且在免費或較便宜的收費福利下使用人數眾多,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時有發生。相反,部分體育場館位於較偏遠的酒店博彩娛樂區,交通較為不便、可提供的體育運動仍相對較少、且周邊缺乏餐飲、娛樂、休閒及購物等設施的供應,以致使用率偏低。此外,澳門暫未開展私人健身市場經營的統計和研究工作,仍缺乏相關的權威數據,因此,對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規模、結構及質量等的總體發展情況較難作出準確的評估。

3. 澳門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發展對策
加強公共體育場館資源整合分配和市場化運作、開展私人健身市場的統計研究。對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及合理分配,以體育中心(集聚區)的形式把各體育設備相對集中,既可增加人流及使用率,營造體育氣氛,更可促使各類體育設備得到充分利用,適當增加受歡迎體育項目場地的數量,提供餐飲等服務,可研究在適當地時機在較繁忙或設施條件較好的場館及需求量較大的體育項目以象徵式的收費取代免費使用,或較優惠的收費合理地調高,可對體育場館的分流起一定的作用,為居民參與體育鍛煉創設更有利條件以培育參與性的體育消費。

而對於一些偏遠的酒店博彩娛樂區的體育場館,應致力改善交通服務,提高人流及使用率,利用其鄰近博彩娛樂酒店等設施的優勢,適當增加一些休閒體育和體育培訓活動、舉辦體育賽事、演唱會及會議展覽等活動,並提供餐飲、購物及住宿等配套設施,除供澳門居民使用外,更可吸引旅客參與,這類體育場館應向體育賽事、休閒健身、文化娛樂及旅遊住宿等綜合娛樂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就這些體育場館長遠的營運方式看,考慮以承包經營制的方式批給在附近經營博彩及酒店的企業,提高場館的使用率,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加快開展對私人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經營情況的統計研究工作,有利澳門整個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進行有效綜合評估。

注釋:
1. 澳門統計年鑒2000年至2007年資料整理[DB].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 2002年至2008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施政報告社會文化範疇資料整理.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論發展澳門體育產業的經濟條件與體育消費的興起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澳門居住人口為538,100人 (2007年第四季) 1,面積29.2平方公里 (2007年) 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84萬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2007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生產總值與1999年相比,分別增長了64.2%及62.1 % 3。此外,2007年澳門人均生產總值達36, 357美元,躋身亞洲第一位。並已超越新加坡、汶萊、日本,成為亞洲最富有地區。全球排名也升至第二十位,排德國、法國後面,意大利之前4。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佔GDP比重85.1% (2006年) 5。澳門居民每月收入中位數為8,000澳門元 (2008年第三季) 6。而居民每戶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4,834澳門元 (2002-2003年) 7。綜觀上述幾個經濟指標來看,澳門已屬世界較富裕地區,經濟發展亦處較高水平,為澳門的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 居民消費的提高促使體育消費的興起
雖然澳門缺乏官方的體育消費統計數據,但據有關研究指出 (張捷峰,鐘天朗﹔2004) ,2000年澳門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總支出為755.59澳門元,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水平還較理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水平又顯得很低。此外,居民的實物型體育消費明顯高於參與型及觀賞型體育消費。
從住戶的文化康樂消費來看,某程度能反映居民體育消費的情況。2002至2003年居民每戶雙周用於康樂及文化平均開支為324澳門元,佔總開支6.4%,同比1998至1999 年的230澳門元 (佔總開支4.7%) 增加了94元,增幅為29%,佔總開支上升1.7% 7。而且,收入越高的住戶用於康樂文化的開支亦呈正比上升,儘管前述數據不能準確反映體育消費的具體情況,但實際上,澳門居民的體育消費已被包含在其文化康樂消費中,而且從消費結構的變化顯示澳門居民具備一定的體育消費能力且呈上升趨勢。

3. 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體育健身意識提高為體育消費提供了基本條件
2001年澳門居民平均每週的閒暇時間是44.1小時 (周長城,柯燕;2008) , 2001年北京市民平均每週閒暇時間為40.25小時 (王琪延等;2005) ,比澳門要少近3小時。將澳門與歐洲其他十個國家(包括:挪威、比利時、德國、愛沙尼亞、法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芬蘭、瑞典及英國)相比,澳門居民的閒暇時間最多 (周長城,柯燕;2008) 。
此外,澳門於2009年實行新的《勞動關係法》,僱員每日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8小時、每週可享有連續24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年可享受10天的強制性假期,以及勞動關係滿一年的僱員翌年可享有不少於6日的年假等規定。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工作時間縮短為體育消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據2005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資料顯示,20至60歲成年人人均每週工作時間為35-50小時,而60至69歲老年人不工作的人數比例最高。從其餘暇時間支配方式上看,成年及老年人以視聽娛樂及做家務為主,而參與體育鍛煉均排在第三位。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運動能力及防病治病。成年以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為步行、跑步、球類、游泳、武術、健身氣功、健身操(舞)等。成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依次為公園、空地公路或街道、體育館、辦公室或居所、俱樂部。而老年人則依次為公園、體育場館、辦公室或居所、公路或街道、空地。在體育觀賞方面,成年男女觀看的體育項目主要為足球、籃球、游泳、排球及體操等,而老年人觀賞的體育項目是“其他”,其次為足球、籃球及游泳。隨著居民餘暇時間的增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將成為澳門居民生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消費形式。

注釋:
1. 澳門居住人口估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 2007年澳門環境統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3. 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4. 澳人均GDP亞洲第一 [N] .澳門日報.第A10版經濟,2008.04.03.
5. 按生產法估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6. 按行業統計之每月工作總收入中位數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7. 2002-2003年住戶收支調查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片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08/01/content_204532.htm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總結 (轉載)


本文轉載自"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網站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集中展示广大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以“后奥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28-29在宁波大学举办。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梁晓龙、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大部分委员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包括台湾、澳门在内的20多个省市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张林主持。开幕式上,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致欢迎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致开幕词并向宁波大学赠送了纪念匾。主持人宣读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对本次会议的贺信。

开幕式以后,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陈恩堂副司长、上海体育学院姚颂平院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鲍明晓主任分别做了《政府视野中的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主题报告。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专家和学者们围绕体育产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届“体育产业学术会议”的召开为专家、学者互相学习、交流研究成果提供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届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自2008年6月中旬分别在体育产业分会网站、《环球体育市场》杂志上发布征文通知以后,得到相关学者和家的高度重视,论文投稿十分踊跃。体育产业分会在2008年10月10日征文截止日后,共收到应征论文280篇。10月16、17日,体育产业分会学术处,组织五位专家对全部报送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匿名评审,从中评出专题报告论文121篇,书面交流论文53篇。本届学术会议是体育产业分会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三次全国性体育产业学术盛会,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学术会议安排了体育产业创新研究、体育相关产业发展研究、部门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体育消费研究、体育市场运作管理研究、体育赛事运营研究、体育投融资研究、后奥运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等8个会场进行了专题报告与学术讨论。

综合分析本次大会入选的174篇学术论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入选的论文作者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广,来自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有来自经济比较发达、体育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国内三大经济带地区,如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也有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四川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等。还有来自台湾省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入选论文。可见,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第二,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全国的各类高等院校。其中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16所,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解放军体育学院、台湾体育学院等;综合性院校12所,如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等;师范类院校18所,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另有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等5所财经类院校的学者报送了论文;其他类院校13所,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北农业大学和徐州工程技术大学等。此外,还有来自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体育科学学会与研究所、以及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传媒经纪公司的体育产业理论研究者,参与了本次大会的论文征文。

第三,入选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涉及体育产业研究的各方面,如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与营销、体育金融和体育产业创新等,还不乏结合现实的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问题研究,受灾地区体育旅游业重建构思等等。在针对体育产业与用品发展的研究论文中,有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部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也有关于体育用品产业的产业链、产业竞争力、转型升级、品牌战略等问题的探讨。体育赛事研究则涉及职业体育赛事市场的运营与区域创新、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协同、体育赛事媒体开发、体育赛事赞助商选择等。体育消费与营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地区与年龄阶段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及特征、不同体育项目市场消费开发的问题的分析。而体育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体育场馆设施投融资多元化、中外体育财政比较、运动员商业保险制度、俱乐部及单项运动协会的投融资及治理结构等问题。体育产业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学观指导下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体育产业内涵发展等。后奥运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则偏重于在后奥运时代背景下体育场馆利用、体育消费者行为、体育企业文化塑造、不同体育项目市场深入开发等问题。另外,还有关于体育部门、体育产业综合领域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论文研究的层面不仅涉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研究,同时关注该领域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有描述型、分析型研究,也有结合个案与调查的实证型研究,而且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度进一步提升,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问题上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与现实的结合度以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大。

与第二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入选的论文相比较,本次大会入选的论文在数量与质量上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水平与发展的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纵观全部入选论文,依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具体表现为:

第一,入选论文的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于全国的相关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研究生为辅,因此许多论文都偏重于理论研究,而有针对性解决体育产业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部分论文进行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研究,但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融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论文依托于经济管理领域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与新视角,但在针对体育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的紧密度不够。因此,将具体的学科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于体育产业领域研究过程时,应避免其他学科理论点的简单套用。

这次会议是在前两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体育产业分会主办的又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不仅是近期我国体育产业学术研究成果的全面展示与交流,也是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一次学术盛会。纵览本次大会入选的全部论文,明显地透露出: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借助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契机,在近些年体育产业实践发展的带动下呈现日渐兴旺的态势。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反作用于实践,如今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

我们体育产业分会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体育发展改革的契机,抓住全球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契机以及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抓住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时机,拓展我们学者和专家的视野,引导我们的学者和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积极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波助澜。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sia.net.cn/0_sy/2zyxx/zyxx20081208.html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哈利士二億重建路氹高球場(轉載)

本文轉載自2008年12月17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哈利士二億重建路氹高球場
【本報消息】自賭權開放後,外資對澳門這個東方拉城相當感興趣,欲來澳分一杯羹。哈利士(Harrah's Entertainment,前譯哈樂斯)○五年底已表示有意來澳發展,○七年九月,該集團旗下公司收購澳門東方高爾夫球場,昨正式宣佈項目命名為凱撒高爾夫(Caesars Golf),外界一直認為高爾夫球場是該集團參與本澳博彩業的一個跳板。

不排除與博企合作
直至昨日,哈利士娛樂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暨行政總監諾富文(Gary Loveman)首度在澳現身,並暢談發展大計,集團自資在澳購買高爾夫球場後,暫未有其他擴展計劃。他坦言集團在澳沒有賭牌,縱使熟悉美國博彩業的經營,在澳亦未能參與博彩業,除非政府調整有關法例;但他強調不排除與其他博企合作。哈樂士於去年9月以5.777億美元買入東方高爾夫球場。當時有消息指,哈樂士收購高球場,打算用作公司在拉城的賭場奬賞計劃,安排當地客人免費使用澳門場地 ,但社會人士一直相信其購入高球場只為進入澳門賭業平台。諾富文表示,集團希望透過凱撒高爾夫的多項設施,打造五星級高爾夫休閒享受勝地,重建計劃耗資二億港元,仍待政府審批。如獲政府批准,六至八個月內可竣工。澳門將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高爾夫球運動勝地,希望居民及旅客均能感受到高爾夫球除了是一項運動外,以高球為主打的項目更可打造成豪華休閒勝地。

將積極參與澳巿場
全球面對金融海嘯,多家美資博企在美賭收均錄得跌幅,他指出,預計該集團今季美國賭收下跌5-15%。至於澳門多間博企減慢發展步伐,哈利士何以選擇此時加入“戰圈”?
諾富文表示,澳門經濟有所放緩,但基礎十分穩健,看好長遠的發展,亦會視澳門項目為長遠的發展計劃,故會積極參與本澳市場。
哈利士娛樂公司亞太區總裁陳仁傑表示,該集團在拉斯維加斯經營的高爾夫球業務,每年接待一千萬旅客,日本和韓國佔很重比例,更有不少內地及港澳客戶。澳門高爾夫球場將可拉近與日韓等亞洲客的關係,集團現正積極加強客戶的忠誠度。
夥哈蒙設亞洲首間高球學府
【本報消息】哈利士娛樂公司(Harrah's Entertainment)和布奇·哈蒙攜手公佈,位於路氹城南端的凱撒高爾夫球場發展計劃,將開設亞洲首間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並將聘請約三百名員工,包括從外國聘請的專業教練,合力打造五星級高爾夫休閒勝地。

以拉城學校為藍本
是次計劃重點包括重新設計及改建現有的72標準桿球場和開設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哈蒙在其教練生涯中,曾指導多位世界第一的球手,更被《高爾夫大師》連續四次在兩年一度的美國五十大教練選舉中,獲投票選為年度最佳的高爾夫球教練。
澳門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將以哈利士旗下拉城的Rio Secco Golf Club內的高球學校為藍本,引入哈蒙父親、一九四八年美國大師賽冠軍所開創的教學理念。
哈利士娛樂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暨行政總監基利·諾富文表示,澳門是亞洲其中一個最具活力的旅遊勝地,成了該公司旗下亞洲首個凱撒品牌項目。在行業內,哈利士一直帶領高級娛樂、星級廚師餐飲及零售項目,現期待與澳門政府密切合作,一起推動澳門旅遊行業成長和多元化發展。

購物餐飲共冶一爐
根據重建計劃,現有會所將擴建成為3萬2千平方呎設施,配備4千平方呎的水療中心、2千5百平方呎的高爾夫購物店、先進的會議設施和獨一無二的VIP娛樂套房。此外,會所還將設有高級餐廳,由怡柱集團經營。
出席發佈會的還有哈利士娛樂亞太區總裁陳仁傑,體發局局長黃有力,旅遊局局長安棟樑,怡柱集團主席呂錫柱,澳門高爾夫球總會主席盧景昭等。 哈利士娛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旅遊熱點娛樂公司。自七十年前於美國內華達州雷諾開業,至今旗下超過五十個項目遍佈五大洲。該公司每年接待賓客超過一億人。


與體發局合作培訓新生代
【本報消息】哈利士宣佈,凱撒高爾夫與澳門官方高球運動管理機構——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合作,開辦“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在凱撒高爾夫的青少年訓練計劃”基地,為17歲以下青少年提供體驗高球的機會,目的是幫助澳門高球長遠發展。
球會將免費為已向澳門高爾夫球總會登記的17歲以下青少年,提供兩個專用練習場,該練習場是澳門唯一擁有全長度的同類設施。 每年,凱撒高爾夫將與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合辦夏季開放日,讓兒童接觸到高爾夫球運動。另外,凱撒高爾夫球會亦向澳門高爾夫球總會提供場地,舉辦一年一度的高爾夫球夏令營,讓兒童學習。這項活動將於明年球場完成整修後的暑假舉行。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澳葡時期由於澳門受到政治和經濟環境不穩等因素的制約,當時澳門體育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1987年4月13日《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澳門回歸問題得到解決,經濟亦持續快速增長,澳門居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加上當年澳門體育總署(現稱:澳門體育發展局)及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現稱: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1],極大促進了澳門的體育發展。但是,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嚴格來說是始於1999年回歸祖國後。

澳門的體育產業是受到經濟環境、政府產業政策、居民的體育需求、資本和資源的供給等幾個重要因素影響下而逐步形成的。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主要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萌芽階段(1999年-2004年)
自1999年回歸祖國後,澳門特區正式進入“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期。隨著博彩業的開放及CEPA框架下自由行政策的落實,國際博彩企業紛紛進駐澳門,內地訪澳旅客大幅增長。從此,澳門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並逐漸形成以博彩旅遊業為核心,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體育事業和其他事業一樣,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體育事業在普及大眾體育、提高競技體育的政策下,特區政府更提出「體育旅遊」的施政方針,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配合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使成為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體育旅遊產品。同時,借承辦東亞運動會的契機,興建和修建了一批體育場館設施,並提出加強體育基建及資源投入的效益,為澳門體育產業後一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起步階段(2005年-2007年)
2005年,中央政府首次將澳門特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之內,對澳門特區的定位是: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可見,中央政府認同澳門發展旅遊博彩產業,但也十分關注澳門產業結構的問題。2005年東亞運動會、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和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體育自身發展,還對澳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借承辦東亞運契機投資的體育場館和培養的體育人才,在各運動會結束後得到有效的整合與分配。隨著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私人健身市場的發展、大型體育盛事及商業體育賽事的舉辦、體育中介機構的出現以及體育博彩的興旺,推動了健身娛樂及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並帶動了體育旅遊、體育中介等相關體育市場的快速發展。居民對參與體育鍛煉和觀賞體育競賽的需求迅速提升,進一步促使體育與旅遊、休閑、博彩及會展等產業的有機結合,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為澳門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起飛階段(2008年至今)
特區政府在2008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為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並根據澳門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大力鼓勵產業集群的形成,透過推動會展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的培育,促進和帶動綜合旅遊的健康發展,加大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力度。體育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回歸多年以來內外環境的轉變下,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直至2008年,雖然澳門政府並未明確提出發展體育產業,但體育產業在澳門的形成和發展是客觀存在的。在2007及2008年的政府施政報告中亦多次提到「體育產業」一詞,可見特區政府已開始關注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加上通過舉辦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及體育競賽表演,發展體育旅遊、普及大眾體育及提升競技體育的政策在回歸多年來亦漸見成效,並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積累了初步的實踐經驗。

[1] 梁洪波,關文明.當代澳門體育發展的成因與特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2005年(2):145-148.

2008年11月28日星期五

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 摘 要

黃逸聰 (澳門體育暨運動科學學會, 澳門)

自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並隨著博彩產業政策的開放及CEPA框架下自由行政策的落實,國際大型企業紛紛來澳投資,訪澳旅客大幅增長。從此,澳門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並逐漸形成以博彩旅遊業為核心,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體育事業在普及大眾體育、提高競技體育的政策下,特區政府更提出「體育旅遊」的施政方針。同時,借承辦東亞運動會契機投資了多個的體育場館設施和培養的一批體育人才,為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閒暇時間的增多、健身意識的提高、加上近年幾個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成功舉辦等幾個重要因素的影響下,澳門的體育產業已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

本文通過對澳門的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中介市場、體育博彩市場及體育旅遊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澳門居民與訪澳旅客對參與休閒健身、觀賞體育賽事和進行體育博彩等需求逐漸增加,體育消費和體育市場的規模正不斷擴大,說明澳門已具備發展體育產業的潛力。然而,由於澳門的體育產業整體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在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和實踐中仍面臨著缺乏反映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統計數據、居民體育消費結構不合理、公共健身市場資源分配不均、職業體育政策投入力度不足、區內同類體育賽事競爭激烈、本地體育中介機構尚不成熟、體育博彩市場飽和、過度依賴體育賽事旅遊以及休閒體育元素不足等多方面急需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透過建立官方的體育產業統計體系、培育居民對非實物型體育消費的意識、加強公共體育場館資源的整合與分配、加快部分體育項目的職業化進程、加強體育賽事的市場化運作、繼續爭取加入國際奧委會、扶持本地體育中介機構和培養專業體育營銷管理人才、研究體育博彩市場持續發展的對策、增加休閒體育娛樂的旅遊元素、改革大型體育賽事面對競爭、加強區域體育合作交流等對策均能對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落實及特區政府產業政策的實施,加上國際大型企業的投資、澳門居民及訪澳旅客對體育的需求,體育市場和體育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澳門未來的經濟產業發展將由過往單純以博彩產業為核心逐步轉變並發展成由博彩、旅遊、文化、購物、會展、特色餐飲、休閒娛樂、大型盛事及體育等元素共同組成的綜合產業模式。而體育產業將成為澳門的新經濟增長點,亦是促進澳門經濟和產業結構逐步走向多元的催化劑。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澳門的奧林匹克運動教育

文 / 黃逸聰 本文載於2008年8月11日<澳門日報>文化教思專欄


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澳門雖未具備資格派運動員參加,然而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國際奧委會的同意下,把從未踏足澳門的“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帶到我們眼前。五月三日火炬傳遞當天萬人空巷,無論是火炬手的一舉手、一投足,或者是聖火交接的一刻,都深深地吸引着二十五萬名在沿途圍觀的居民和遊客。支持者揮舞國旗、區旗,激動地吶喊:“奧運加油,中國加油!”的口號,歡呼之聲,振奮人心。把澳門市民、青年學生們愛國愛澳的情感激發出來,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這就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魅力,她不僅僅是體育競賽,而且具有豐富的教育和文化內涵。奧林匹克聖火不但“點燃”了澳人擁護祖國的“激情”,同時“傳遞”了澳人期盼加入奧林匹克大家庭及體育健兒踏進奧運會賽場的“夢想”。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從復興奧運會起,就堅決反對把這一運動看成是純粹的體育競技運動。他明確指出:“體育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是人類追求完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說,他認為奧林匹克主義的基本功能是教育,恢復奧運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體育活動來教育廣大青年。

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功能是其最重要的功能,而且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中,多次出現“教育”一詞,如奧林匹克主義(Olympism)、奧林匹克精神(Olympic Spirit)、奧林匹克宗旨、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國際奧委會使命及國家奧委會職能等。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都能給予青年學生啟示和鼓勵。可見,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而青年則是奧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對象,而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價值是引導奧林匹克運動健康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奧林匹克教育專家、中國奧林匹克教育的第一人任海教授指出:“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正如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在為《奧林匹克運動》教材作序時說:“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能達到其崇高的目標。”

奧林匹克運動 = 體育 + 文化 + 教育
顧拜旦先生提出的奧林匹克主義最實質的內容就是體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講師郭怡認為:奧林匹克不僅包含“身體教育”或“身體文化”,它還具有智育、德育和美育等其他功能。說明體育必須和文化教育相結合才是真正的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運動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是因為它始終通過體育運動與教育、文化的結合促進人的和諧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和平、團結和進步。這種思想不僅為奧林匹克運動確立了高尚的目標,也賦予了它豐富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

澳門除了舉辦火炬接力之外,政府及多個社團為迎接北京奧運的到來,紛紛舉辦一系列迎奧運的活動,如特別為青年學生而設的“奧林匹克青年營”、“奧運青少年觀賽營”、“青少年打手印迎奧運”、“奧運會及殘奧會志願者招募”等活動;又如能充分展示奧林匹克運動現代藝術美學的“迎奧運體育雕塑展”、體現“科技奧運”、展示高新科技的“2008科技活動周科普展覽 - 科技與奧運”以及回顧奧林匹克運動歷史與文化的“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珍藏品中國巡展 - 澳門站”等的展覽活動。同時舉辦與北京奧運會有關的學術會議和文藝表演,把奧林匹克運動各方面的資訊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至的訊息在本澳廣泛傳播。


本澳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透過各類活動的參與和觀賞,使其對奧林匹克運動產生興趣,加深其對奧運知識的了解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從而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和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為這些活動的舉辦增添了更豐富的教育資源,開拓了更多的教育渠道,並提供了創新有趣的教育模式。這些活動的舉辦實際上都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和教育的手段。任海教授強調:“現在的教育不是為奧運會服務,奧運會是為我們國家富強、人民的發展而服務。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推動社會發展,改善民族素質的加速器。”

澳門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實施
從近年各奧運主辦國通過奧運會舉辦的機遇普及和發展其奧林匹克教育的經驗和實踐,對本澳制定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完善體育課程大綱及開展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給予了一定的啟示及可借鑒依據。

據資料顯示:悉尼奧運會的組織者針對300多萬澳洲中小學生制定了“國家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將奧運知識納入從學齡前3歲幼兒到12歲的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長野冬奧會推出了“一個國家一個學校”的奧林匹克教育計劃,讓76所中小學分別選擇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學習這些國家的文化特色、風土人情及了解奧運會和殘疾人奧運會代表團的狀況。2004年奧運會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舉辦,其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由雅典奧組委和希臘教育部合作實施。不僅編寫用於奧林匹克教育的各種教材,還設計了體育、文化、文化多樣性、奧林匹克休戰和志願者等五大主題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從而將奧林匹克教育演化為全國青少年動腦、動手、出力流汗的活動性體驗。

《“北京2008”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自2005年底啟動至今,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通過奧林匹克教育培養青少年綜合素質,推動中小學體育運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努力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遺產。

2005年10月31日,北京奧組委向澳門特區的學生贈送了3萬冊中、小學奧林匹克知識讀本,讀本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地介紹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知識,旨在促進青少年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了解、參與和熱愛,有助澳門的中小學學生加深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認識並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拉近北京奧運會與澳門青少年的距離,在澳門青少年中傳播奧林匹克運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可見,國家非常重視澳門的教育,更鼓勵和支持澳門特區開展奧林匹克教育。

由教育暨青年局課程改革工作組於1999年制定的《體育課程大綱》內,高中、初中及小學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都包括有體育常識的教學,其中高一的教學內容設有奧林匹克運動介紹,而高中其他年級、初中及小學的課程大綱內未設有奧林匹克運動的教學內容。此外,本澳中小學還未有統一的體育教材。根據研究報告《澳門中小學體育課程及實施現狀研究與評鑒》有關校長對學生是否需要體育教材方面的調查統計指出:大部分校長持無所謂的態度,反映學校行政領導在體育教學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有所不足。


由於奧林匹克運動知識能有效激發和培養中小學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有關方面在研制及編寫中小學體育教材時可適當加入一定篇幅的奧林匹克運動知識,普及和提高中小學的奧林匹克教育。同時,由於體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在於體育教師,然而本澳高等院校的體育學位課程內容仍未設有奧林匹克運動。我國在高等體育院系開設奧林匹克運動課程已實施多年,更編寫了《奧林匹克運動》一書作為課程開設的教材。因此,為銜接本澳中小學體育課程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知識的教學,提高體育教師們的奧林匹克運動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盡快把奧林匹克運動列入本澳的體育高等院校課程內顯得非常必要。

圖片來源:
http://torchrelay.beijing2008.cn/cn/journey/macao/photos/n214337052.shtml (新華社)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05/02/content_167946.htm

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

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本文轉載自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網站: http://www.chinasia.net.cn/0_sy/3xhtz/tongzhi2008610.htm

各有关单位、会员: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集中展示广大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繁荣和发展。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11月下旬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后奥运时期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各位专家、学者及第一线的体育产业工作者可围绕研讨会选题指南进行选题,积极准备,踊跃投稿。本届会议将采用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凡经评审被大会录用的论文摘要,将被收录到《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凡符合征文指南(参阅附件)范围且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征文指南并非论文题目,仅为选题提供参考,应征者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确定具体论文题目。

二、报送论文的要求

(一)每位作者以第1作者身份报送论文仅限1篇。

(二)论文作者报送论文须提交以下资料:

1.论文全文。具体格式参考《体育科学》的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全文(含图表)不超过7000字,只写论文题目,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名称。
2.论文摘要。含论文题目(3黑)、作者和工作单位(小4楷)、摘要正文(5宋,41字/行)。摘要正文不超过1000字,不得有图表。
3.附页1份。附页上需写明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称、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电子信箱。

(三)上述材料请在2008年10月1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至体育产业分会,在邮件主题中注明“论文投稿”字样。电子信箱:chyfh@126.com
本届学术会议在出版《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时,只对被录取论文摘要作字体、字号及版式方面的编辑,不再进行文字加工,作者文责自负。

(四)每报送1篇论文须交纳论文评审费100元,请在寄送论文的同时通过邮局寄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魏春生同志收(地址: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邮编:200438,电话/传真:021-51253279)。汇款请注明“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论文评审费”字样,汇款单上寄款人请务必填写第1作者姓名。

希望各单位对征文的有关事宜进行广泛宣传,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有关论文录用、会议通知等信息请关注体育产业分会网站(http://www.chinasia.net.cn/)。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
2008年6月15日
附件:
2008年第三届体育产业学术会议选题指南
1.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
3.北京奥运会的综合效益研究
4.体育产品品牌建设与国际贸易研究
5.体育市场发展与规范问题研究
6.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与机制研究
7.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政策研究
8.体育场馆设施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
9.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研究
10.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1.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12.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
13.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14.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5.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研究
16.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17.体育赛事博彩研究
18.体育赛事市场开发与营销研究
19.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21.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产权问题研究
22.体育用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23.体育保险研究
24.我国体育产业中介组织研究
25.电子竞技产业研究
26.体育彩票理论与实务研究
27.居民体育消费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28.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圖片來源: http://www.tuniu.com/u/photos/27613

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澳門足球職業化的思考

文/黃逸聰 本文載於2008年5月29日<澳門體育週報>網頁及2008年6月28日出版之第1533期澳門體育週報第四版

早前有香港報章指澳門足球總會有意舉辦職業足球聯賽,並計劃展開有關足球職業化的可行性研究。不論消息屬實與否,澳門足球界人士對足球職業化問題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支持的一方表示歡迎,並認為對澳門的足球運動有正面的衝擊,而實際操作重要的是走出第一步,才可以探索著去配合發展;而反對的一方表示很難,雖然澳門某些足球俱樂部(體育社團的足球會)已屬半職業,有薪金及場地給運動員,但畢竟運動員本身有工作在身,難以犧牲工作全心全意投入成為職業運動員,並認為如舉辦職業聯賽,場地是另外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國內體育產業學者譚建湘教授指出:“職業化就是產業化。”可以說,澳門足球需要職業化就等於需要產業化。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具有投入和產出的性質,同時經過投入和產出的過程轉化為產品推出市場。同樣,發展足球產業也必須具有投入和產出的性質,投入指政府體育部門的投入、足球總會的投入、足球俱樂部的投入及足球運動員的投入等,經過各項投入所產出的最終產品就是足球比賽,但足球比賽還需要通過經濟活動,通過市場的等價交換才真正能夠實現足球比賽的經濟價值。跟一般的產品一樣,足球比賽的質量越高其市場價值就越大。因此,澳門的足球比賽需要在體育市場上獲得經濟效益就必須提高足球比賽的質量。

綜觀在澳門舉辦的足球賽事,以11人足球為例,主要分為本地、國際及商業性賽事三大類。本地賽事分為聯賽及杯賽兩大類,根據澳門足球總會網頁資料顯示,聯賽是由甲組、乙組、丙組、預備組及先進組共5組聯賽組成的賽事;杯賽是由甲組、乙組及丙組共同進行角逐的賽事,前述聯賽及杯賽都是以足球俱樂部為參賽單位。而國際賽事可分為:一. 大型國際性綜合運動會的足球比賽,如:“05年東亞運足球賽”及“06年葡語運足球賽”;二. 東亞、亞洲或世界性的足球賽事,如:07年的“東亞足球錦標賽初賽”,前述的國際足球賽事是以中國澳門隊的名義參賽。而曾於澳門舉行的商業性賽事有02年的“中國對葡萄牙足球友誼賽”、05年的“巴塞羅那對深圳健力寶足球賽”、07年的“中國對烏茲別克足球賽”及“曼聯對深圳上清飲足球賽”等,這些足球賽一般是國家隊與國家隊之間,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進行比賽。

近年,澳門舉辦過不少高水平、高質量的足球賽事,特別是 “5.25中葡足球賽”、巴塞羅那和曼聯足球俱樂部訪澳,大大豐富了澳門的足球競賽表演市場。近期更有消息指英超的車路士計劃在08北京奧運前訪澳,而葡萄牙國家足球隊亦有望於09年澳門回歸10週年再次訪澳作賽,可見,澳門的足球表演市場的前景非常廣闊。通過上述商業性的足球比賽,不僅培育了觀賞性的足球消費,並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商業性比賽為核心的足球市場。然而,依靠不定期、非持續性的商業性足球比賽而形成的足球市場長遠來說很難成為一個長期而穩定的足球產業。

前面提到,澳門足球要職業化就等於要產業化,產業化就是要通過各項的投入產出足球比賽,同時必須提高足球比賽的質量來增加其市場價值,實現經濟效益,吸引觀眾培育足球消費,形成足球市場,進而發展為足球產業。因此,如何提高澳門本地足球比賽的質量成為了澳門足球產業化、職業化的關鍵問題。利用舉辦職業足球聯賽來提高澳門本地足球比賽的質量客觀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就辦賽的可行性而言,本地足球界人士認為澳門地方小,訓練和比賽場地缺乏是不利因素之一。研究體育產業的學者認為,在職業足球聯賽中,足球比賽是核心,足球俱樂部是主體;而足球運動員是足球俱樂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足球比賽質量的高低取決於運動員水平、教練員水平及裁判員水平三個主要因素。

然而,澳門本地的足球比賽仍處於業餘階段,澳門的足球俱樂部也是屬業餘、半職業性質,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再高亦難以與職業足球隊比較。因此,澳門足球職業化的問題不在於舉辦職業足球聯賽與否的問題,其核心問題是在於足球運動員職業化的問題。解決不了足球運動員職業化的根本問題,舉辦職業足球聯賽的可行性就不高。

從國際體育的實踐中證明,職業體育是競技體育發展到一定層次的必經階段,更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藉著足球運動具有高度產業化的特點,通過澳門特區政府、澳門體育發展局及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在職業運動員政策上(即:“精英運動員計劃”)的投入;政府體育部門在足球訓練和比賽場地的投入;澳門足球總會在足球技術上的投入;足球俱樂部從業餘走向職業化方面的投入,更最重要是加強澳門基礎產業(即:青少年賽事產業或青少年訓練)的建設和投入,並利用成立了5年的“澳門青少年足球學校”作為足球梯隊等資源上投入的配合,澳門要產出自己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和職業足球運動員是指日可待的。

至於擁有了澳門自己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和運動員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產出高質量、具市場價值的足球比賽去實現經濟效益呢。在缺乏基本的條件下,澳門在短時間內舉辦職業足球聯賽的可行性顯然不高。談到這裡,筆者不禁想起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談到二○○八年主要任務的講話:“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進一步加強內地與兩個特別行政區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澳門的運動員能夠以中國澳門的身份組團組隊參加 “全國運動會”、“全國體育大會”和其他單項體育賽事。同樣地,澳門是否能夠以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名義參加國內的職業足球聯賽呢?因此,組建澳門自己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培養澳門自己的職業足球運動員,通過參加國內的職業足球聯賽,把高水平、高質量和具市場價值的足球比賽帶到澳門的可行性更值得澳門的體育部門和足球界去深思和研究。

圖片來源:澳門足球總會網站 http://www.macaufa.com/
<澳門體育週報> - "澳門足球職業化的思考":http://www.macausports.com.mo/newsview.asp?id=2726&bpid=280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Erhard Sport 的體育銷售策略

上週末獲邀出席"香港康樂管理協會"(HKRMA)的週年晚宴. 晚宴請來了Erhard Sport International的CEO Mr. Kurt Erhard進行學術講座.

Erhard Sport International來自德國, 德國的體育用品產業是全球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眾所周知, 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企業之一的Addidas及Puma等亦是源自德國的. 鮑明曉先生在其<體育產業 - 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書中亦提到: "德國的體育產業主要由體育用品業, 健身娛樂業, 職業體育產業及體育贊助構成. 體育用品業是德國體育產業中的支柱產業."

Erhard Sport是典型的家族生意, 早在1880年在德國的羅騰堡( Rothenburg ) 開設裝修及牆紙公司, 現主要經營體育器材銷售及體育場館設施等. 該公司製造體育器材已累積了超過125年的經驗, 小至更衣室的木長椅, 球類等的體育器材, 大至溜冰場, 室內足球場及室內沙灘排球場大型體育設施等亦有製造. 可以說Erhard Sport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器材製造及分銷商之一.

最為體育行家認識的是Erhard Sport超過600頁厚的體育用品Catalogue, Mr. Kurt早於彩色印刷未廣泛應用的時候已大膽推出彩色的體育用品Catalogue, 雖然當時有人批評Mr. Kurt先生的不現實, 成本高, 但Erhard Sport公司"免費"+"彩色印刷"的體育用品Catalogue已成為了該公司的銷售策略及標誌之一.

而令我最感興趣的, 是Mr. Kurt提到該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由於"全球暖化"的問題, 地球將來可能再沒有冬季的存在, 對於"全球暖化"的事實, Mr. Kurt的策略是朝沙灘運動的方向發展, 雖然這個想法比較消極, 但從企業家,商業及市場營銷的角度去想的確是其公司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沒有冰天雪地的地方建造溜冰場或室內滑雪場, 目的是使在熱帶生活的居民可以享受冰上和雪上運動的樂趣. Erhard Sport推出的室內沙灘排球場,室內沙灘網球場, 室內沙灘羽毛球場, 室內沙灘足球場, 室內沙灘手球場及室內沙灘籃球場的目的更不言而喻, 就是希望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居民可以享受沙灘運動的樂趣一樣.

2008年1月18日星期五

"2008大眾汽車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12月將於澳門舉行

"2008大眾汽車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將於12月18至25日在澳門舉行.

上屆的國際乒聯巡迴賽分別於17個國家舉行共20站的賽事,而上屆於北京舉行的總決賽更被列入為北京2008奧運會之"2007好運北京"系列賽事中.


上述賽事如能成功舉辦,很可能是澳門歷來水平最高的乒乓球比賽.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喜歡乒乓球的球迷請不要錯過!!

*你會到現場欣賞嗎?購買門票?等待贈票?還是透過電視轉播欣賞賽事?現正進行該賽事的觀賞與消費調查研究,請擁躍投票,謝謝~~!!

資料來源:
澳門體育發展局網頁:http://www.sport.gov.mo/web/cn/event/index.php
2007大眾汽車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網頁:http://www.tabletennis2007.org.cn/finals/cn/index.html
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網頁: http://www.ittf.com.cn/competitions/competition_ch.asp?Category=pt

圖片來源:
http://www.tabletennis2007.org.cn/finals/cn/photo/2007-12-16/24632.html
http://www.tabletennis2007.org.cn/finals/cn/photo/2007-12-16/24627.html

2007年12月6日星期四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賽後利用問題研究


文 / 黃逸聰

本文載於2007年12月15日<澳門體育週報>第1506號第二版及2008年1月16日<澳門日報>之蓮花廣場專欄

借舉辦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契機而投資興建的多個體育場館於東亞運結束後分別轉移到到體育發展局、民政總署及理工學院等政府部門及高等學校,為澳門的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及學校體育作貢獻,而其餘部分的體育場館和輔助設施則繼續由原東亞運組委會改名的亞澳組委負責管理和運營。

大型體育場館除了可供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體育課、體育培訓等的體育功能以外,還可進行會議、展覽、研討會、講座、文藝活動、演唱會、畢業典禮、選舉等各類不同的活動。但國內外有研究顯示,大型、高規格的體育場館一般難以應用於大眾體育,不僅容易導致場館的使用率偏低、而且營運及維修場館的費用往往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體育場館的賽後利用成為了國內外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城市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以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澳門國際射擊中心為例,由於場館的用途專業性較強,除了舉行龍舟、射擊、武術等訓練和比賽外,一般較難開放給公眾使用;又如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除主要利用於剛結束的亞室運比賽外,早前亦有安裝溜冰場供居民進行冰上運動,但由於溜冰場不是固定的,裝拆費用、冷氣費用高昂,加上會議展覽的設施使用率偏低,“澳門蛋”其成效(成本與效益)明顯不易控制。


隨著第二屆亞室運的成功舉辦,“澳門蛋”的賽後利用,成為了政府當前重點需要考慮和研究的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早前列席立法會就明年社會文化範疇的施政報告進行引介時亦提到,有意把“澳門蛋”作為體育總會的訓練基地,把氹仔及澳門區的體育場館進一步開放給居民使用,普及大眾體育、支持競技體育雙線發展的方針。亦有議員倡議,“澳門蛋”的會議展覽設施能開放予業界舉辦會展,政府亦承諾了明年將“澳門蛋”部分設施裝修和整理,提供予本地業界舉行會議、展覽和宴會的場地,以推動本地會展產業的發展。

“澳門蛋”位於路氹城區,交通不便,若不配合鄰近的保齡球中心及網球學校的設施,單是“澳門蛋”來說提供的大眾體育活動種類相對較少,周邊缺乏餐飲、娛樂、購物等地方,是“澳門蛋”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澳門蛋”的會展設施開放予本地業界使用是大勢所趨,供體育總會作為訓練基地亦是可行的。“澳門蛋”的溜冰場會否重開供居民使用?“澳門蛋”的綜合劇院除可作為運動訓練用途外,是否可以供一些文藝晚會、演唱會、話劇、戲劇等活動作為另一個文化產業的發展地點?以上的都是“澳門蛋”短期的發展方向,那麼“澳門蛋”的將來是否可以繼續以這樣的方式運作下去?

就將來的城市規劃來看,路氹城將成為發展博彩娛樂會展產業的重要地點。因此,將來“澳門蛋”的運營方式可以考慮以「政府擁有、企業運營」的方式轉移到商業機構經營,而經營方式可以是“承包制經營”方式,即體育場館通過一定的合同契約把經營設施通過租賃、承包的形式出讓經營權而取得收入,一種是尋找一個較有實力的經營者行整體承包,每年交納一定數額的費用;另一種是對於不同的體育設施,不同的體育健身休閒項目進行分割而承包給數個經營者。例如上海體育學院綜合館把乒乓球、台球等項目的經營權承包出去,上海八萬人體育館曾把極限運動設施承包給台灣一家極限運動公司經營。如果實行這樣的政策的話,“澳門蛋”是具備充足的條件以整體承包的形式,或把會展設施,綜合劇院和溜冰場分割項目的形式承包給在附近經營的博彩公司。

亦可考慮以“委托經營”的方式,即不改變體育場館的產權性質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委托乙方進行管理和經營的一種方式。這種由政府建造體育場館委托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托管模式”,在歐洲國家普遍被採用。這種經營方式既發揮了體育場館的各種體育功能,同時又解決了體育場館(特別是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場館)由於使用率不高而造成的場館日常運作經費不足的困難。例如,上海浦東棒壘球場實施“托管”,由日本康貝公司負責經營管理,為期16年。該公司除自我平衡日常管理維修費用外,每年還要上交浦東新區社區發展局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支持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為新區的全民健身活動作貢獻。另參考“台北小巨蛋”的成功經驗,“小巨蛋”由政府興建,以市有財產委託經營管理合約形式由“東森巨蛋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每年繳交市政府權利金約超過1.7億元台幣(約4,250萬澳門元)。2006年租借天數達232天共計116場次之演出,在沒有職業性體育賽事進駐之環境下,東森巨蛋經營團隊在開館第一年即有此成績值得肯定。“台北小巨蛋”主要提各類體育賽事舉辦外,還定期舉行演唱會等文娛活動,副場館設有固定的溜冰場可作冰上運動,配合場館的購物和餐飲,成為了台北市民休閒娛樂購物的目的地。

不論用何種方式經營“澳門蛋”,在「以體為本,多種經營」的條件和前題下,必定能夠提高場館的使用率,減較政府的財政負擔,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圖片來源: http://www.maigoc2007.com/Eng/picnew/2007-09-05/2058215.shtml
http://www.gov.cn/jrzg/2005-12/01/content_115236.htm
資料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01/16/content_136644.htm

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六)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與體育產業
從邏輯關係上看,消費決定市場,有什麼樣的消費就有什麼樣的市場。體育消費有體育物質產品的消費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兩類。體育市場由此可以分為體育物質產品市場和體育服務產品市場兩類。顯然,澳門東亞運動會是屬於體育服務產品市場中的體育競賽表演市場。

《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95-2010)》對我國體育產業進行了分類,體育產業包括3個層次,而體育競賽表演被納入為第一層次,即體育的主體產業,指發揮體育自身的經濟功能和價值的體育活動經營內容。澳門東亞運動會是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透過運動會的舉辦能促使其發揮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體育產業內部關聯性的分析顯示,體育競賽表演業不僅需求關聯大,投入關聯也大,表明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通過後向和前向的產業關聯,產生波及效果和擴散效應,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部門的強力發展
[1]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市場開發計劃以門票銷售、體育贊助、電視轉播權銷售、特許經營及運動設施出租為主要的資源開發項目的框架下,並透過體育中介的推動和協調,形成相關體育市場之間的內部關聯更趨密切。

東亞運動會是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它亦是東亞地區最具規模、競技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由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擴散效應顯著,所以其市場開發能對相關體育市場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並能調整及完善了澳門地區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對澳門的體育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以下就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對澳門體育產業的影響和各相關體育市場的關係進行簡述:


通過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市場開發,帶動體育廣告、體育保險、體育博彩、體育培訓、體育場地服務及體育傳媒等部門的發展,更促使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及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發展,由這兩個部門發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成為帶動澳門居民體育消費的引擎。由於這兩個部門的發展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擴散效應顯著,且符合澳門地區體育發展戰略。因此,澳門地區應以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及體育健身娛樂市場作為主導部門優先發展,並帶動相關產業群的發展,從而促進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和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小結
推動了澳門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澳門東亞運動會作為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一種表現形式,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通過其市場開發活動,並利用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在體育產業內部需求和投入關聯大的特徵,形成相關體育市場之間的內部關聯更趨密切,並帶動其快速發展,優化了澳門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此外,透過體育與旅遊、博彩和會展等產業的有機結合,能促使體育成為澳門的新經濟增長點,是解決澳門產業過度單一,促使經濟走向多元的產業催化劑。

建議
加強體育產業科研;制定體育產業發展戰略
加強澳門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評估澳門居民和訪澳旅客的體育消費模式,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和積極培養體育健身娛樂市場,以這兩個核心市場作主導,帶動其他相關體育市場如體育人才要素市場、體育旅遊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等的快速發展,配合澳門地區的實際情況,並結合澳門的體育、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有利條件,盡快制定澳門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戰略。

充分利用運動會資源成立體育產業公司
對國內外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結束後對其組委會處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以公司化的經營運作是國際化的趨勢,澳門可借鑒上海東亞運動會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運動會遺留下來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軟件)、體育場館(硬件)、財產、檔案資料及營運經驗等等),計劃組建一家大型的體育產業公司。由於澳門東亞運動會的資源屬公共資源,公司可以以“政府管理、企業運營”的模式管理運作,實現從政府投入為主的辦賽模式轉變為以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模式運作。把部分的體育場館納入公司的管理範圍,提升體育場館的市場化運作水平,自負盈虧,減輕政府對體育場館的財政負擔。利用“以體為本,多種經營”的方式運營體育場館,即:以舉辦體育賽事、體育健身娛樂、經營體育培訓及組織運動俱樂部為主體;並以舉辦文藝活動、會議展覽、經營餐飲、住宿、娛樂購物、消閒及旅遊等多元化方式經營。提高體育場館的使用率,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研究開設相關的體育產業下屬公司,如體育經紀公司、體育培訓公司、體育票務公司、體育旅遊公司、體育廣告公司、體育運動學校及體育運動俱樂部等,對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培養本地專業運動員、培育本地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及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及逐部優化澳門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起巨大作用。


[1] 曹可強.體育產業概論.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130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五)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電視轉播權銷售
澳門東亞運動會電視轉播權銷售的概況

澳門東亞運組委會分別與中央電視台、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廣視)、瑞典IEC in Sports公司及DPRK Korea Global Sports Partners’ co共4家電視臺簽署了電視轉播權合同。與中央電視台及澳廣視簽訂的合同分別價值為100萬澳門元(12.5萬美元)。而與瑞典IEC in Sports公司所簽訂的電視轉播權銷售准照,負責向全球包括東亞地區各參賽國家及地區銷售東亞運的電視轉播權及協助進行市場推廣工作。澳門東亞運動會電視轉播權銷售的收入約為285萬澳門元(35.6萬美元),佔總收入約4.6%。


據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大會報告顯示,共8個國家地區10家電視轉播機構購買了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電視轉播權、賽事和精華片段合共450.5小時,總收視覆蓋近5.3億收視戶,使澳門東亞運動會不僅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而且社會效益更加顯著,這對擴大東亞運動會的社會影響,提升品牌價值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于澳門東亞運動會期間以外亦直播及錄播了不少的大型文化活動及單項體育賽事包括:“澳門飛利浦杯 - 中國對葡萄牙足球賽”的直播、3次火炬傳遞活動及部分新建和修建體育場館的體育比賽如:“塔石體育館開幕及五人足球表演賽 - 巴西對葡萄牙”錄播。值得一提的是,“澳門運動場擴建落成儀式 - 巴塞隆拿對深圳健力寶的足球對抗賽”中,獲得了中央電視臺、澳廣視、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及明珠台、香港新電視、廣東台體育頻道及西班牙的Catalunya頻道亦分別轉播了比賽實況,覆蓋面達3.25億戶觀眾,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澳門東亞運動會電視轉播權的銷售方式
考慮到東亞運動會的競技水平不高且各國家地區的實力差距大。因此,組委會沒有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有關電視轉播權的銷售,而是以議價購買的方式把電視轉播權出售予澳廣視,一方面在保證電視轉播權銷售過程中取得最大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使澳門東亞運動會得到最廣泛的報導,包羅最廣大的觀眾,從而更大範圍地推廣東亞運動會。另外,基於東亞運動會是澳門首次舉辦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對於推廣及銷售電視轉播權的資訊、人員及渠道相對缺乏,組委會透過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體)提供顧問服務的中介方式
[1],逐步落實電視轉播製作及銷售合同的協議。其他購買了澳門東亞運的電視機構主要也是透過瑞典IEC in Sports公司作中介,分別向蒙古、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香港及印度銷售澳門東亞運動會賽事的直播、錄播及精華片段。透過議價購買及中介運作的方式進行銷售,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透過電視轉播東亞運動會的賽事,不僅使更多人認識東亞運動會,而且提升了澳門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特許經營
澳門東亞運動會特許經營概況

澳門東亞運動會從市場開發所獲得的特許經營總收入約為159.5萬澳門元(20萬美元),佔總收入約2.6%。組委會分別與澳門郵政局及澳門金融管理局共同發行了郵票、紀念幣及紀念章。澳門郵政局於2005年8月30日發行了紀念郵票共194餘萬枚冊。澳門金融管理局於2005年10月27日發行了紀念幣及紀念章共6,000枚。

特許商品的代理商是以定各邀標的形式進行判給。在代理商“新成峰”公司與組委會的商業合作框架下,圍繞澳門東亞運動會的會徽及吉祥物“柏柏”為設計範圍生產了多種不同款式的特許商品。而價格基本由8至380澳門元(1至47.5美元)不等。設有12個特許商品銷售點,除市區的2個特許商品店外,運動會期間還在部分體育場館的內外增設10個攤位。

澳門東亞運動會特許經營存在的問題
特許經營計劃的開發項目不廣泛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特許經營權計劃開發的項目主要包括:紀念郵票、紀念幣及特許商品三大類,而較少著重開發一些創新且效益較高的特許經營權。例如組委會在 “巴塞隆拿對深圳健力寶的足球對抗賽”中,把賽事的新聞發佈會會場指定權賣給“金沙集團”,使組委會及企業雙方獲得雙贏的效益。然而,在東亞運動會正式比賽期間,組委會沒有把新聞發佈會會場指定權出售,一方面減低了運動會在新聞發佈會會場指定權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大了組委會的工作量。可見,澳門東亞運組委會在特許經營權計劃方面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成效亦比較顯著;但由於組委會還欠缺一些商業運作經驗及創新嘗試,以致在特許經營的開發項目不廣泛,從而失去了一個提高收入的難得機遇。

紀念郵票及紀念幣發行時間緊迫,銷售渠道單一
澳門東亞運動會紀念郵票發行的時間距離運動會開幕只有兩個月,而紀念幣的更於開幕前兩天才發行,推出的時間緊迫影響宣傳力度。此外,紀念郵票只能在澳門郵政局及其分局購買;而紀念幣則只能在澳門金融管理局及銀行購買,在賽事的酒店均不設售賣紀念郵票及紀念幣的攤位,銷售渠道較單一。加上紀念郵票及紀念幣推出的主題不多,對紀念郵票及紀念幣的銷售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特許商品的生產及零售商少,銷售點少
由於受法規所限,特許商品判給的生產商或零售商必須是本地公司,但澳門的產業結構是以服務業為主,在商品的生產方面較難在本地選擇合適的生產商,因此,澳門東亞運動會的特許商品採用定向邀標選擇代理商的方式,所有特許商品的生產及零售均由一家公司負責代理。但生產商及零售商集中判給不利於市場競爭,對組委會在特許商品方面的版權等收入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生產商及零售商分開判給並以非排他的原則選擇一家以上的生產商及零售商是較為可取的。事實上,以服務產業為主的澳門,特許商品在零售商方面採用公開招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在生產商招標方面,目前仍然需要採用代理的方式進行。此外,特許商品的部分銷售點由於設在比賽場館內,不便於居民或旅客購買,導致失去了部分不觀看賽事的消費者。在主要的入境口岸、賽事的酒店均沒有設立固定的商店及攤位,不利於東亞運動會的宣傳及商品的銷售。此外,代理商表示由於銷售點選址問題,令其損失不少旅客的生意,顧客中超過5成是澳門居民,但其人均消費約200澳門元(25美元)至300澳門元(37.5美元);相反,外來運動員及旅客則高於本地居民,如來自中華台北的運動員消費額最少1,500澳門元(187.5美元)
[2]

小結
提升了澳門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
透過澳門東亞運動會電視轉播權的銷售,不僅使組委會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而且社會效益更加顯著,能使其得到最廣泛的報導,包羅最廣大的觀眾,從而更大範圍地推廣東亞運動會,對擴大東亞運動會的社會影響,提升品牌價值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並充分地向全世界展示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博彩大城市及體育旅遊目的地的地位,提升了澳門的國際知名度。

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影響市場開發成效
由於市場開發計劃不完善,缺乏市場調研,導致特許經營權開發不廣泛、紀念郵票及紀念幣發行時間緊迫、特許商品獨家代理不利市場競爭及銷售渠道單一等實際操作經驗的不足,是影響其市場開發成效的主要誘因,導致運動會特許經營等市場開發收入未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建議
充分開發賽事特許經營權的資源

除發行紀念郵票和紀念幣,以及銷售特許商品的代理權之外,賽事組委會可考慮把某些可以開放的特許經營權如:新聞發佈會指定權、重要賽事的門票銷售權及貴賓接待權等進行公開拍賣,吸引一些企業或專業的管理公司承包運作,不但可以借助這些公司的專業服務和經驗,保證運動會某些工作的順利進行,節省代理費用外,而且還可獲得盈利,同時減輕組委會人員的工作量,達至雙贏的目的。紀念郵票及紀念幣的發行應精心部署策劃,制定合適的推出時間,促使其銷售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適當地增加銷售點,考慮於賽事的酒店及各出入境口岸設攤位代售。推出更多不同題材的紀念郵票及紀念幣,如:發行火炬傳遞主題紀念郵票、運動會倒數一周年紀念幣等,不僅對整個賽事或文化活動提供宣傳機會,而且對賽事市場開發的收益具一定的影響。避免集中判給予一家公司代理特許商品,既有利於市場的良性競爭,亦可增加組委會的版權收入。銷售點的設立方面,適當地增加比賽場館以外如賽事的酒店、各出入境口岸或旅遊景點的攤位,以便本地市民、賽事參與者及旅客購買。


[1]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大會報告:182
[2] 澳門日報2005年11月7日及16日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四)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體育贊助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贊助概況

從市場開發獲得的體育贊助收入約為4,547萬澳門元(568.2萬美元),佔總收入約73.1%。而實物贊助總值約2,484萬澳門元(310萬美元)。根據資料顯示
[1],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體育贊助主要分為主贊助商(2家)、贊助商(7家)、大會指定銀行(1家)、供應商(11家)、實體(1家)及開閉幕式贊助商(1家)共6個級別23家贊助商,其中8家來自澳門本地、5家來自中國、1家來自香港、2家來自日本、其餘7家均來自歐美國家。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贊助主要是以資金、技術、服務、產品及電信等方式作支援;而回報的方式主要分為有形及無形兩種。有形回報包括:開閉幕式及體育比賽贈票、賽場廣告牌、賽場攤位;於每日通訊、開閉幕式場刊、大會報告、門票、身份卡及印刷品內印上贊助商的標誌等。而無形回報包括:會徽使用權、吉祥物標誌使用權、獲大會指定稱號權及邀請出席宣傳活動等。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贊助存在的問題
缺乏專業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

組委會的組織結構,主要由資深的公務人員組成,欠缺長期營運私人企業的商業專門人士,因此難以以商業化思維去經營。在缺乏專業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下,阻礙了制定完善的市場開發計劃。雖然組委會委託了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代辦的身份協助組委會的市場開發工作。而該公司在國內的體育經紀及體育產業範疇中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由於澳門地區在體育運動、法律體制及經濟環境等與國內的情況不盡相同,在不熟悉澳門實情之下進行經紀活動,導致未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體育贊助計劃缺乏周詳的分析研究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體育贊助計劃的銷售方式採用了定向銷售和個案銷售,而沒有以公開的銷售方式進行銷售,不設公開銷售的方式導致體育贊助計劃沒有明確的贊助層次、贊助金額、贊助商的數量和排他權之分。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被委任為“大會指定銀行”而不屬於“贊助商”的級別;但主贊助商“歐米茄”和贊助商“澳門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卻分別被委任為“大會指定計時”及“指定航空公司”之稱號。贊助商的層次分類不明確對贊助商的贊助意欲構成一定的影響。此外,屬非酒精類飲料贊助商的“澳門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曾對屬於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以外的“巴塞隆拿對深圳健力寶的足球對抗賽”贊助飲用水,並於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免費提供流動冰桶、枱、櫈、太陽傘、汽水售賣機及100萬罐汽水等。而礦泉水供應商“加林山”則於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為大會提供超過48萬瓶礦泉水。雖然以上兩家飲料企業對東亞運動會贊助飲用水的時段相同,但造成了贊助物資的重疊。沒有明確地對贊助商行業進行分類,導致贊助商失去了行業之間的排他權,一方面可能造成贊助商雙方的權益與回報糾紛;另一方面,贊助商未能獨享該產品的品牌。組委會對相類似的行業沒有充分進行資源整合,故未能突顯該行業的排他權,對該贊助類別的專有權及贊助金額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響。

贊助商的權益與回報方式單一
據資料顯示
[2],在受訪的6間東亞運贊助商對東亞運中廣告的公開展示及成本效益上感到滿意,但若能提高廣告在國際上的曝光機會,將更能提高贊助商對贊助的興趣。表明澳門東亞運動會贊助商的權益和回報仍有可提高的空間,增大贊助商的權益以及回報有利於贊助金額的提升,並能吸引更多贊助商對運動會的提供贊助。縱使澳門東亞運動會對贊助商的權益及回報方面有不少新嘗試,但主要仍以有形回報為主,而以無形的回報較少,方式比較單一。

各贊助行業的市場細分渠道少
在汽車招商方面,澳門東亞運動會得到了“寶馬汽車(澳門)有限公司”的贊助,該贊助商屬高檔轎車級別的汽車企業,提供運動會所需的兩款車系共250輛汽車同樣是名貴的型號。由於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的舉行期間各類人士用車的需求量很大,無論在接待貴賓,還是工作人員執行任務,同樣需要利用車輛滿足其交通的需要。過多的名貴汽車供應一方面造成工作人員用車出現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由於貴賓多集中於開、閉幕及重要的比賽或活動時需求較大,導致部分時間較多車輛出現空車的情況,一方面未能突顯贊助商名貴的品牌及其實用性,另一方面減少了贊助的收入。因此,適當地對不同贊助行業進行市場細分把資源有限拆分,可令贊助商打進其不同的目標市場,反而使運動會產生更高的效益。

小結
缺乏專業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導致市場開發計劃不完善

澳門東亞運組委會以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成立,目的主要是希望引入企業化的思維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於組委會的決策機構主要是由資深的公務人員組成,其商業化的思維和經驗不足,同時缺乏專業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加上澳門的體育中介市場還在起步階段,缺乏熟悉本地體育、法律及經濟等的專業體育經紀組織,在各方面不利條件的制約下導致整個市場開發計劃不完善。

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影響市場開發成效
由於市場開發計劃不完善,缺乏市場調研,導致體育贊助計劃銷售渠道及回報方式單一、贊助行業的市場細分渠道少等實際操作經驗的不足,是影響其市場開發成效的主要誘因,導致運動會體育贊助市場開發收入未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建議
開設課程培養本地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與體育經紀組織

借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或大型體育賽事的契機,在體育高等院校開設體育經營管理的相關課程,培養熟悉本地體育結構、法律體制和經濟環境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和體育經紀組織,充分發揮體育經紀在體育賽事運作管理過程中的策劃、包裝及推廣等中介作用,成為體育組織、贊助商、電視台、廣告商、觀眾等角色的有機黏合劑,為將來澳門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推行市場化運作提供重要的後盾。將來在澳門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時應學習借鑒奧運會市場開發的成功經驗,同時充分吸收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或大型體育賽事在市場開發方面的優點與缺點,並邀請本地或國內外具經驗的體育營銷管理人才或體育經紀組織,協助制定一套符合澳門地區實際情況、具前瞻性的市場營銷計劃,確保在體育賽事順利進行的基礎下,增加市場開發方面的收入。

完善體育贊助的市場推廣計劃及實施手段

賽事組委會的市場開發組織結構應以熟悉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票務銷售、人事管理、大型活動策劃、媒體聯絡、談判及工程等範疇的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組成,他們具備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下還需從事過大型體育賽事市場開發或相關工作,並對澳門本地社會環境的狀況深入瞭解。盡早制定一套完善的體育贊助計劃書,借鑒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制定體育贊助計劃書的成功經驗,明確清晰各贊助層次可獲的權益及回報、各層次贊助金額或物資價值的定價及各層次贊助商數量的控制等,並應以公開的方式進行銷售,吸引更多的目標贊助商及潛在的贊助商;保障賽事獲得必要的經費、物資、技術和服務的支援。增加賽事無形資產的開發,提供更多元化的贊助權益及回報供不同需求的贊助商選擇;並以贊助商為中心,提供優質回報和維權服務,力求使贊助效益最大化,實現雙贏甚至多贏的目標。適當地對不同贊助行業進行市場細分把資源有限拆分,增加市場細分的渠道,促使賽事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1]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大會報告
[2] 澳門旅遊學院進行的“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研究報告:澳門市民、旅客、賽事參與者、傳媒及贊助商對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的意見”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三)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門票銷售
澳門東亞運動會門票銷售概況

從市場開發所獲得的門票銷售總收入約為1,107萬澳門元(138.4萬美元),佔總收入約17.8%。門票銷售的方式以組委會直接進行門票銷售為主、同時利用電子票務系統作為輔助、並委託代理商協助進行部分門票本地及外地的銷售。運動會舉行期間,澳門本地設有共6個銷售點,主要分佈於澳門、氹仔及路氹的體育場館。此外,更委託了“澳門賽馬會”在香港地區協助銷售門票。門票主要分為開、閉幕式門票及體育比賽門票兩種。開幕式門票定價為300澳門元(37.5美元)至1,300澳門元(162.5美元),共設15,817張門票,平均價格為825澳門元(103.1美元),相比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釜山亞運會(130.4美元)、大阪東亞運(120美元)、廣東九運會(128.1美元)及江蘇十運會(129.7美元),澳門東亞運開幕式門票平均價格相對較低。閉幕式門票定價為300澳門元(37.5美元)至700澳門元(87.5美元),平均價格為500澳門元(62.5美元),共設6,808張門票。而體育比賽門票共設有368,930張門票。價格為40澳門元(5美元)至250澳門元(33美元),平均價格為135澳門元(17.7美元),與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相比:釜山亞運會(9.5美元)、多哈亞運會(9.6美元)及大阪東亞運(14.7美元),澳門東亞運體育比賽門票平均價格明顯較高且差距亦較大。

澳門東亞運動會門票銷售存在的問題
門票銷售的市場調查不足

中央政府於2004年實施《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自由行政策”以來,內地來澳的旅客持續上升。2005年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的10月到11月,來澳旅客總數分別為166.4萬及160.6萬人次,中國大陸旅客總數分別為96.3萬及93.4萬人次,約佔旅客總數的58%;香港為46.9萬及44.5萬人次,約佔28%;中國台灣約13萬及10.8萬人次,約佔7.8%及6.7% 。因此,在澳門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及中國台灣的旅客已佔來澳旅客總數超過93%。說明來澳旅客主要以中國大陸、香港及中國台灣為主。

此外,以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旅遊統計的消費類別來看,“觀賞型”的體育消費基本上可以納入為非購物消費的娛樂消費之中。2005年第四季來自中國大陸旅客人均消費最高,達3,185元(約398美元),其中非購物消費中的娛樂費為42澳門元(5.25美元),佔總消費約1.3%;香港的人均消費為873元(約109美元),其中娛樂費為19澳門元(約2.4美元),佔總消費約2.2%;而中國台灣的人均消費為1,269元(約158.6美元),其中娛樂費為52澳門元(6.5美元),佔總消費約4.1%。說明來澳旅客在娛樂消費水平不高且佔總消費的比例明顯較低。

然而,據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大會報告在宣傳方面的資料顯示,東亞運組委會採用的宣傳推廣方式主要包括:宣傳活動、講座、出版物、比賽及廣告(報章、電視台和無線廣播)5大類。2001至2005年間,宣傳活動共有85項,在澳門進行的宣傳活動佔總數86%、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佔7%、在海外佔7%。講座共34項,主要是針對澳門的大專院校、中小學以及社團為主,沒有在外地進行講座宣傳。透過共68份出版物及13項比賽宣傳東亞運動會也是以澳門本地作為主要的發行及舉辦地點。而透過傳媒機構作廣告宣傳共88項,在澳門本地的報章、雜誌、電視台等作宣傳佔總數的34.1%、香港佔13.6%、中國大陸佔14.8%、海外佔37.5% 。可見,澳門東亞運組委會的宣傳策略主要是以澳門本地為主;而對來澳旅客主要來源地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反映了宣傳的定位與實際的旅遊市場不配合,對宣傳和門票銷售推廣的市場分析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門票銷售分銷渠道不暢
由組委會直接進行門票銷售管理工作,雖然有利於掌握及控制門票銷售的進度,減低產生代理成本。但由於組委會管理票務的經驗不足,服務素質難以保證,而且增大了組委會在門票的儲藏、財務、票務人力資源等管理問題上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雖然電子票務系統是較便捷的銷售渠道,通過折扣優惠的促銷策略,對門票銷售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由於澳門地方細少,交通相對便利,親身到售票處購買門票亦較容易。因此,電子票務系統不符合澳門本地消費者的實際需要。賽後也難以再利用。在委託門票銷售代理商方面,組委會在較接近運動會舉行的時間才委託其中一家“澳門電訊”分店和“澳門賽馬會”協助澳門本地及香港進行部分門票的分銷工作,沒有委託具經驗的門票銷售代理商協助門票的分銷,收窄了門票的分銷渠道。此外,據資料顯示
[1],在距離東亞運動會開幕尚有三日,官方公佈門票已出售近九成半,但旅行社業者指出,以往業界均會代售大型活動門票,但東亞運沒有向旅行社提供優惠價,故大部分業者均沒有代售。此外,由於接收體育場館時距離運動會舉行的時間較短,導致場館售票處運作時間不足等原因導致門票的分銷渠道不暢。

“贈票”過多影響門票的正常收入
根據“澳門東亞運審計報告”顯示,東亞運動會舉行期間的門票收入約160.8萬美元,從市場上所獲得的門票收入僅34%(約53.9萬美元),其餘66%(106.9萬美元)之門票是由政府購買以贈票的形式派發給職工、學生及弱勢群體參觀賽事。在大阪舉行的第三屆東亞運動會,籌委會為保障門票的銷售,邀請了當地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和體育總會等機構去協助購買門票欣賞比賽,並向國家及地區的奧委會推銷門票。可見,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政府部門等機構購買門票並不少見。但“贈票”的手段必須慎用,“贈票”過多對門票的正常銷售必定造成一定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會造成社會的借購影響心理,即獲“贈票”的人未必對賽事感興趣,特別是過往在澳門舉辦體育比賽很大部分的門票是免費派發的,這種“贈票”的風氣間接導致澳門居民減低對欣賞體育比賽的需求,導致賽事的門票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05年的澳門居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5,765澳門元(約720.6美元),同比2004年的5,165澳門元(約645.6美元)上升11.6%。2006年更上升到6,684澳門元(約835.5美元)。隨著澳門經濟趨向富裕的轉變,市民對體育意識的增加促使體育服務消費品的需求迅速上升,體育消費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人所追求的消費時尚。從澳門居民的收入水平來看,購買門票欣賞體育比賽基本是可負擔的。據資料顯示,“巴塞隆拿對深圳健力寶的足球對抗賽”中,首日已售出6,500張門票,收入已經接近30萬美元
[2]。此外,於2002舉辦了“中國對葡萄牙”的世界盃熱身賽,球迷反應相當熱烈,超過12,000多張門票僅36小時內全部售完,增建2,000多個座位後門票亦於50分鐘內售罄。表明賽事只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宣傳的效力,必定能夠刺激消費者對比賽觀看的需求。因此,澳門東亞運體育比賽門票定價雖然偏高,但與澳門居民的收入與消費水平沒有衝突關係;但 “贈票” 的數量過多是導致從市場上獲得的門票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結
宣傳推廣與旅遊市場不配合
澳門的旅遊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台灣;在CEPA框架的“自由行政策”影響下,泛珠三角地區的旅客已經成為澳門旅客的主要來源,而其在澳門旅遊的消費潛力巨大。但東亞運運動會的宣傳推動策略則以澳門本地為主,而對來澳旅客主要來源地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組委會在運動會有關方面的市場調研不全面及市場定位不準確,以致未能把握這個龐大旅遊市場的良好機遇。另一方面,來澳旅客在休閒娛樂方面的消費還有待加強。

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影響市場開發成效
由於市場開發計劃不完善,缺乏市場調研,導致門票的銷售渠道不暢、“贈票”數量過多等實際操作經驗的不足,是影響其市場開發成效的主要誘因,導致運動會門票銷售市場開發收入未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建議
重視門票的宣傳與市場推廣

在組織賽事的初始階段應對門票銷售進行深入的調研,制定合理的本地及外地門票銷售配額,並適當地對部分體育比賽的門票定價降低,從而制定一套完善的門票銷售計劃。外地門票銷售的市場定位應以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及泛珠三角地區為主要的銷售對象,以香港及中國台灣為次要銷售對象,並配合適當的宣傳活動和門票銷售推廣工作;籍著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吸引更多潛在的旅客來澳旅遊,結合旅遊、娛樂、博彩及欣賞體育比賽,延長旅客的逗留日數,從而帶動住宿、飲食、娛樂及購物等相關消費的增加,促使澳門成為區內的休閒、娛樂渡假勝地,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實現體育旅遊政策。本地的門票銷售方面,對本地居民的門票需求應進行評估,減少“贈票”的數量,同時適當地為體育賽事包裝,加大宣傳及教育的力度,增大賽事的觀賞價值;並推出學生、長者及殘疾人的門票優惠促銷計劃,吸引不多不同層面的人士欣賞體育比賽。應委託專業票務管理公司或連鎖式便利店協助進行門票分銷工作。並積極與本地或外地的旅行社合作協助門票的分銷,推出酒店住宿及比賽門票的優惠套票吸引旅客。

[1] 澳門日報.經濟要聞,2005.10.26
[2] 第四屆澳門東亞運動會官方網站www.east-asian-games2005.com

2007年11月19日星期一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二)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東亞運動會的收支概況

第一屆上海東亞運動會
1993年於上海舉行的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一改以往國內承辦大型運動會由政府撥款的方式,承辦所需的3億元人民幣(約3,750萬美元),全部透過社會集資解決。據資料顯示,集資方式包括社會贊助和社會捐贈,約佔30%;廣告以及電視轉播專利的收入佔近50%,其他部分則以發行紀念幣、郵票、體育彩票、電話紀念磁卡及門票銷售等渠道形式籌集。最後,組委會成功集資超過4億(約5,000萬美元),不但保證了東亞運動會的順利舉行,而且帶來超過1億元(約1,250萬美元)的盈餘。運動會結束後,上海市政府更利用運動會積累下來的資金創辦了上海文化體育事業最大的機構 - “上海東亞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第二屆釜山東亞運動會

余肇中先生在“舉辦選定國際運動會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1]的研究顯示,舉辦1997年東亞運動會的總營運支出為252億韓圜(約2,109萬美元),而帶來的總收入則為368億韓圜(約3,080萬美元),因此釜山東亞運動會籌委會可獲得116億韓圜(約971萬美元)的盈利。其中,政府撥款佔總收入的53%;企業贊助及與特許商品銷售佔總收入的21%;廣告、門票銷售及電視轉播權銷售佔總收入的17%;而其他範疇的收入(包括銀行利息及代表團住宿費)佔總收入的9%。釜山東亞運動會籌委會成功的市場開發活動為該城市舉辦第十四屆亞運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屆大阪東亞運動會

第三屆大阪東亞運動會報告顯示[2],大阪東亞運籌委會在舉辦2001年東亞運動會方面錄得收支平衡,總營運開支為84.09億日圓(約7,358萬美元)。地方政府撥款及其它捐獻佔總收入的68%;商業收益(包括門票銷售、企業贊助及紀念品銷售)佔總收入的14%;而其他範疇收入(包括銀行利息及代表團住宿費)佔總收入的18%。

第四屆澳門東亞運動會

資本額
澳門東亞運組委會6.3億澳門元(7,875萬美元)的資本全屬公共資源,分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佔90%)及體育發展基金(佔10%)注資
[3]

財政支出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財政支出主要分為:“直接服務於東亞運動會的開支”及“間接服務於東亞運動會的開支”兩大類。“直接開支”指組委會的總開支,包括:東亞運動會執行開支及組委會的營運開支,總金額約為6.27億澳門元(約7,838萬美元)
[4]。而“間接開支”指如基建設施的興建、比賽獎金等與東亞運有某種關聯但其本身亦可視作獨立事件的開支,故本文不作詳述。

財政收入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財政收入包括政府資助資金和組委會的營運收入兩個主要途徑。政府資助資金是指前述的組委會資本額共6.3億澳門元(7,875萬美元),而組委會的營運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銷售、電視轉播權銷售、工業產權及著作權收入、特許經營、運動設施出租、體育代表團報名收入、利息收入等,總金額約為1.09億澳門元(1,361萬美元)
[5]

東亞運動會的收支比較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政府資助資金相對較高

澳門東亞運動會政府的資助資金為6.3億澳門元(7,875萬美元),比政府沒有撥款的上海東亞運動會、政府撥款1,632萬美元的釜山東亞運動會及政府撥款5,011萬美元的大阪東亞運動會多。澳門東亞運動會的政府資助資金相對較高,從數字上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運作模式與過往全運會以政府撥款辦賽的情況非常相似。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支出在歷屆中相對較高
澳門東亞運動會總支出為6.27億澳門元(7,838萬美元),高於上海東亞運動會支出3,750萬美元、大阪東亞運動會支出7,358萬美元及釜山東亞運動會支出2,109萬美元。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總收入明顯較低
上海東亞運動會總收入為5,000萬美元、釜山東亞運動會總收入為3,080萬美元、大阪東亞運為2,347萬美元,而澳門東亞運為1.089億澳門元(1,361萬美元),澳門東亞運動會之總收入明顯低於歷屆。

東亞運動會的商業收益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商業收益金額偏低
據“澳門東亞運審計報告”指出,澳門東亞運組委會的營運收入中的部分收益屬公共資源,去除所有屬公共資源的收益後,實際從市場開發獲得的收益約為6,218.4萬澳門元(約777.3萬美元),明顯低於上海、釜山及大阪東亞運動會從市場開發所獲得的3,500萬美元、1,171萬美元及1,013萬美元的收益。此外,根據其從市場開發所獲收益,可計算出各項收益所佔的比例:門票銷售佔17.8%、體育贊助佔73.1%、電視轉播權銷售佔4.6%、特許經營佔2.6%及其它收入佔1.9%。

澳門東亞運動會商業收益在總收入中的比例屬中等水平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商業收益佔扣除政府資助總收入的66.7%,高於大阪東亞運的43%,低於上海東亞運的70%和釜山東亞運的81%。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商業收益在扣除政府資助總收入所佔的比例於歷屆東亞運中屬中等水平,可以說明其商業收益具可提升的潛力。

小結
辦會模式以政府投入為主增大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申辦、承辦和舉辦東亞運動會已經不僅是擴大主辦城市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其影響可遍及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因此,歷屆東亞運動會的財政支出也不斷上升。然而,東亞運動會是澳門首次舉辦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由於市場化運作的經驗不足,加上運動會的財政支出偏高,為了保證運動會的順利舉行,政府的資助資金亦相對較高,因此,澳門舉辦東亞運動會的模式是以政府投入為主,從而增大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具有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潛力

澳門東亞運動會的商業收益雖然偏低,但透過市場開發活動的開展亦累積了一定的經驗,為將來舉辦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或大型體育賽事推行市場化運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澳門經濟持續增長、旅遊博彩產業高速發展、外資的不斷湧入、訪澳旅客不斷增加,失業率穩步下降、居民生活素質及消費水平不斷上升,形成龐大的體育消費市場。意味著在澳門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具有極廣闊的宣傳和展示空間,對體育賽事推行市場化運作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亦說明其商業收益可提升的潛力非常巨大,日後將成為重要的體育賽事舉辦地。因此,更突顯了體育賽事推行市場化運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建議
從政府投入為主逐步轉變為以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模式辦賽

將來舉辦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或大型體育賽事時,應從過往單純以政府投入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模式辦賽,並逐步完善管理體制。政府的資金資助在體育賽事預算中所佔的比重應逐步降低,以政策性的投入為主,資金的投入為輔。此外,組織支出應在保證體育賽事順利舉辦的基礎下,利用一切可行的辦法減少開支,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1] 余肇中.舉辦選定國際運動會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香港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民政事務研究檔.2004
[2] 第三屆大阪東亞運動會大會報告
[3]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 –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專項審計報告:11
[4]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 –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專項審計報告:15
[5]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 – 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專項審計報告:14

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一)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 “奧林匹克運動與競技體育發展” 學術研討會之《澳門東亞運動會市場開發效益的綜合研究》論文

前言
2005年澳門成功舉辦了東亞運動會,對澳門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重大和深遠的影響。為澳門將來舉辦同類型綜合性運動會及大型體育賽事探索和積累了經驗。透過舉辦東亞運動會能充分地向東亞、亞洲和世界各國展示澳門的國際形象,進一步提升澳門的國際競爭力,全方位樹立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博彩大城市、中葡貿易平臺和體育旅遊目的地的品牌。


澳門具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豐富經驗,比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國際馬拉松及世界女排大獎賽等常規性的體育比賽。而2002年的“中葡”足球賽及2005年的“巴深”足球賽更成為了澳門體育的經典。然而,東亞運動會是澳門首次舉辦的綜合性運動會,由於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規模大、需求人員多、影響大、覆蓋面廣、產業聯繫度高並呈國際化趨勢。而澳門過往一直由政府作主導舉辦體育賽事,故其在市場開發方面的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2007年澳門的體壇更趨熱鬧,除了亞洲室內運動會以外,英超的曼聯、NBA的騎士隊和魔術隊、網球的費達拿和森柏斯也到澳門進行商業性的體育比賽,突顯了澳門舉辦大型綜合運動會或單項體育賽事推行市場化運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市場開發的概念
邱招義在《奧林匹克營銷》一書中認為:“市場開發是實際市場營銷實踐活動,或者稱之為實際的市場營銷實踐工作。”劉清早先生在《體育賽事運作管理》一書中提到:“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就是體育賽事運作管理機構立足於賽事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通過市場交換行為,盡一切可能增加賽事收入的過程。”因此,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市場開發可定義為: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管理運作機構充分利用運動會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通過市場交換行為,盡一切可能增加運動會收入的實際市場營銷實踐工作的過程。

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市場開發的必要性
市場開發是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營運收入的重要保證。以奧運會為例,國際奧委會自1894年成立後一直反對體育與經濟結合。20世紀70年代後期奧林匹克運動更因財政問題曾一度瀕臨滅絕。然而在其後20多年,它卻起死回生。自1980年薩馬蘭奇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以來,奧林匹克運動通過市場開發獲得了15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充分說明了市場開發是舉辦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奧林匹克與競技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


澳門理工學院將於10月16、17日(星期二、三)舉行“奧林匹克與競技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屆時國內、香港、台灣及本澳的學者們將發表奧林匹克和競技體育最新的研究情況,有興趣的人士請不要錯過。(舉行地點:澳門高美士街澳門理工學院綜合樓演講廳)。


“奧林匹克與競技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網站: http://www.ipm.edu.mo/p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