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論發展澳門體育產業的經濟條件與體育消費的興起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澳門居住人口為538,100人 (2007年第四季) 1,面積29.2平方公里 (2007年) 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84萬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2007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生產總值與1999年相比,分別增長了64.2%及62.1 % 3。此外,2007年澳門人均生產總值達36, 357美元,躋身亞洲第一位。並已超越新加坡、汶萊、日本,成為亞洲最富有地區。全球排名也升至第二十位,排德國、法國後面,意大利之前4。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佔GDP比重85.1% (2006年) 5。澳門居民每月收入中位數為8,000澳門元 (2008年第三季) 6。而居民每戶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4,834澳門元 (2002-2003年) 7。綜觀上述幾個經濟指標來看,澳門已屬世界較富裕地區,經濟發展亦處較高水平,為澳門的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 居民消費的提高促使體育消費的興起
雖然澳門缺乏官方的體育消費統計數據,但據有關研究指出 (張捷峰,鐘天朗﹔2004) ,2000年澳門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總支出為755.59澳門元,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水平還較理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水平又顯得很低。此外,居民的實物型體育消費明顯高於參與型及觀賞型體育消費。
從住戶的文化康樂消費來看,某程度能反映居民體育消費的情況。2002至2003年居民每戶雙周用於康樂及文化平均開支為324澳門元,佔總開支6.4%,同比1998至1999 年的230澳門元 (佔總開支4.7%) 增加了94元,增幅為29%,佔總開支上升1.7% 7。而且,收入越高的住戶用於康樂文化的開支亦呈正比上升,儘管前述數據不能準確反映體育消費的具體情況,但實際上,澳門居民的體育消費已被包含在其文化康樂消費中,而且從消費結構的變化顯示澳門居民具備一定的體育消費能力且呈上升趨勢。

3. 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體育健身意識提高為體育消費提供了基本條件
2001年澳門居民平均每週的閒暇時間是44.1小時 (周長城,柯燕;2008) , 2001年北京市民平均每週閒暇時間為40.25小時 (王琪延等;2005) ,比澳門要少近3小時。將澳門與歐洲其他十個國家(包括:挪威、比利時、德國、愛沙尼亞、法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芬蘭、瑞典及英國)相比,澳門居民的閒暇時間最多 (周長城,柯燕;2008) 。
此外,澳門於2009年實行新的《勞動關係法》,僱員每日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8小時、每週可享有連續24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年可享受10天的強制性假期,以及勞動關係滿一年的僱員翌年可享有不少於6日的年假等規定。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工作時間縮短為體育消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據2005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資料顯示,20至60歲成年人人均每週工作時間為35-50小時,而60至69歲老年人不工作的人數比例最高。從其餘暇時間支配方式上看,成年及老年人以視聽娛樂及做家務為主,而參與體育鍛煉均排在第三位。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運動能力及防病治病。成年以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為步行、跑步、球類、游泳、武術、健身氣功、健身操(舞)等。成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依次為公園、空地公路或街道、體育館、辦公室或居所、俱樂部。而老年人則依次為公園、體育場館、辦公室或居所、公路或街道、空地。在體育觀賞方面,成年男女觀看的體育項目主要為足球、籃球、游泳、排球及體操等,而老年人觀賞的體育項目是“其他”,其次為足球、籃球及游泳。隨著居民餘暇時間的增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將成為澳門居民生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消費形式。

注釋:
1. 澳門居住人口估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 2007年澳門環境統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3. 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4. 澳人均GDP亞洲第一 [N] .澳門日報.第A10版經濟,2008.04.03.
5. 按生產法估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6. 按行業統計之每月工作總收入中位數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7. 2002-2003年住戶收支調查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片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08/01/content_20453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