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論發展澳門體育產業的經濟條件與體育消費的興起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1. 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澳門居住人口為538,100人 (2007年第四季) 1,面積29.2平方公里 (2007年) 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84萬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2007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生產總值與1999年相比,分別增長了64.2%及62.1 % 3。此外,2007年澳門人均生產總值達36, 357美元,躋身亞洲第一位。並已超越新加坡、汶萊、日本,成為亞洲最富有地區。全球排名也升至第二十位,排德國、法國後面,意大利之前4。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佔GDP比重85.1% (2006年) 5。澳門居民每月收入中位數為8,000澳門元 (2008年第三季) 6。而居民每戶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4,834澳門元 (2002-2003年) 7。綜觀上述幾個經濟指標來看,澳門已屬世界較富裕地區,經濟發展亦處較高水平,為澳門的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 居民消費的提高促使體育消費的興起
雖然澳門缺乏官方的體育消費統計數據,但據有關研究指出 (張捷峰,鐘天朗﹔2004) ,2000年澳門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總支出為755.59澳門元,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水平還較理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水平又顯得很低。此外,居民的實物型體育消費明顯高於參與型及觀賞型體育消費。
從住戶的文化康樂消費來看,某程度能反映居民體育消費的情況。2002至2003年居民每戶雙周用於康樂及文化平均開支為324澳門元,佔總開支6.4%,同比1998至1999 年的230澳門元 (佔總開支4.7%) 增加了94元,增幅為29%,佔總開支上升1.7% 7。而且,收入越高的住戶用於康樂文化的開支亦呈正比上升,儘管前述數據不能準確反映體育消費的具體情況,但實際上,澳門居民的體育消費已被包含在其文化康樂消費中,而且從消費結構的變化顯示澳門居民具備一定的體育消費能力且呈上升趨勢。

3. 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體育健身意識提高為體育消費提供了基本條件
2001年澳門居民平均每週的閒暇時間是44.1小時 (周長城,柯燕;2008) , 2001年北京市民平均每週閒暇時間為40.25小時 (王琪延等;2005) ,比澳門要少近3小時。將澳門與歐洲其他十個國家(包括:挪威、比利時、德國、愛沙尼亞、法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芬蘭、瑞典及英國)相比,澳門居民的閒暇時間最多 (周長城,柯燕;2008) 。
此外,澳門於2009年實行新的《勞動關係法》,僱員每日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8小時、每週可享有連續24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年可享受10天的強制性假期,以及勞動關係滿一年的僱員翌年可享有不少於6日的年假等規定。居民餘暇時間增多及工作時間縮短為體育消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據2005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資料顯示,20至60歲成年人人均每週工作時間為35-50小時,而60至69歲老年人不工作的人數比例最高。從其餘暇時間支配方式上看,成年及老年人以視聽娛樂及做家務為主,而參與體育鍛煉均排在第三位。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運動能力及防病治病。成年以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為步行、跑步、球類、游泳、武術、健身氣功、健身操(舞)等。成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依次為公園、空地公路或街道、體育館、辦公室或居所、俱樂部。而老年人則依次為公園、體育場館、辦公室或居所、公路或街道、空地。在體育觀賞方面,成年男女觀看的體育項目主要為足球、籃球、游泳、排球及體操等,而老年人觀賞的體育項目是“其他”,其次為足球、籃球及游泳。隨著居民餘暇時間的增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將成為澳門居民生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消費形式。

注釋:
1. 澳門居住人口估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 2007年澳門環境統計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3. 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4. 澳人均GDP亞洲第一 [N] .澳門日報.第A10版經濟,2008.04.03.
5. 按生產法估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結構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6. 按行業統計之每月工作總收入中位數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7. 2002-2003年住戶收支調查 [DB]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圖片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8-08/01/content_204532.htm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總結 (轉載)


本文轉載自"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網站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集中展示广大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以“后奥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28-29在宁波大学举办。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梁晓龙、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大部分委员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包括台湾、澳门在内的20多个省市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张林主持。开幕式上,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致欢迎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致开幕词并向宁波大学赠送了纪念匾。主持人宣读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对本次会议的贺信。

开幕式以后,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陈恩堂副司长、上海体育学院姚颂平院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鲍明晓主任分别做了《政府视野中的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产业发展》、《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主题报告。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专家和学者们围绕体育产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届“体育产业学术会议”的召开为专家、学者互相学习、交流研究成果提供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届体育产业学术会议自2008年6月中旬分别在体育产业分会网站、《环球体育市场》杂志上发布征文通知以后,得到相关学者和家的高度重视,论文投稿十分踊跃。体育产业分会在2008年10月10日征文截止日后,共收到应征论文280篇。10月16、17日,体育产业分会学术处,组织五位专家对全部报送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匿名评审,从中评出专题报告论文121篇,书面交流论文53篇。本届学术会议是体育产业分会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三次全国性体育产业学术盛会,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学术会议安排了体育产业创新研究、体育相关产业发展研究、部门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体育消费研究、体育市场运作管理研究、体育赛事运营研究、体育投融资研究、后奥运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等8个会场进行了专题报告与学术讨论。

综合分析本次大会入选的174篇学术论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入选的论文作者在地域分布上比较广,来自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有来自经济比较发达、体育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国内三大经济带地区,如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也有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四川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等。还有来自台湾省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入选论文。可见,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第二,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全国的各类高等院校。其中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16所,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解放军体育学院、台湾体育学院等;综合性院校12所,如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等;师范类院校18所,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另有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等5所财经类院校的学者报送了论文;其他类院校13所,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北农业大学和徐州工程技术大学等。此外,还有来自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体育科学学会与研究所、以及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传媒经纪公司的体育产业理论研究者,参与了本次大会的论文征文。

第三,入选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涉及体育产业研究的各方面,如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与营销、体育金融和体育产业创新等,还不乏结合现实的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问题研究,受灾地区体育旅游业重建构思等等。在针对体育产业与用品发展的研究论文中,有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部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也有关于体育用品产业的产业链、产业竞争力、转型升级、品牌战略等问题的探讨。体育赛事研究则涉及职业体育赛事市场的运营与区域创新、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协同、体育赛事媒体开发、体育赛事赞助商选择等。体育消费与营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地区与年龄阶段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及特征、不同体育项目市场消费开发的问题的分析。而体育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体育场馆设施投融资多元化、中外体育财政比较、运动员商业保险制度、俱乐部及单项运动协会的投融资及治理结构等问题。体育产业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学观指导下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体育产业内涵发展等。后奥运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则偏重于在后奥运时代背景下体育场馆利用、体育消费者行为、体育企业文化塑造、不同体育项目市场深入开发等问题。另外,还有关于体育部门、体育产业综合领域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论文研究的层面不仅涉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研究,同时关注该领域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和综合化,有描述型、分析型研究,也有结合个案与调查的实证型研究,而且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度进一步提升,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问题上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与现实的结合度以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大。

与第二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入选的论文相比较,本次大会入选的论文在数量与质量上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水平与发展的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纵观全部入选论文,依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具体表现为:

第一,入选论文的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于全国的相关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研究生为辅,因此许多论文都偏重于理论研究,而有针对性解决体育产业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部分论文进行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研究,但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融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论文依托于经济管理领域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与新视角,但在针对体育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的紧密度不够。因此,将具体的学科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于体育产业领域研究过程时,应避免其他学科理论点的简单套用。

这次会议是在前两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体育产业分会主办的又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不仅是近期我国体育产业学术研究成果的全面展示与交流,也是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一次学术盛会。纵览本次大会入选的全部论文,明显地透露出: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借助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契机,在近些年体育产业实践发展的带动下呈现日渐兴旺的态势。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反作用于实践,如今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

我们体育产业分会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体育发展改革的契机,抓住全球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契机以及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抓住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时机,拓展我们学者和专家的视野,引导我们的学者和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积极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波助澜。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sia.net.cn/0_sy/2zyxx/zyxx20081208.html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哈利士二億重建路氹高球場(轉載)

本文轉載自2008年12月17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哈利士二億重建路氹高球場
【本報消息】自賭權開放後,外資對澳門這個東方拉城相當感興趣,欲來澳分一杯羹。哈利士(Harrah's Entertainment,前譯哈樂斯)○五年底已表示有意來澳發展,○七年九月,該集團旗下公司收購澳門東方高爾夫球場,昨正式宣佈項目命名為凱撒高爾夫(Caesars Golf),外界一直認為高爾夫球場是該集團參與本澳博彩業的一個跳板。

不排除與博企合作
直至昨日,哈利士娛樂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暨行政總監諾富文(Gary Loveman)首度在澳現身,並暢談發展大計,集團自資在澳購買高爾夫球場後,暫未有其他擴展計劃。他坦言集團在澳沒有賭牌,縱使熟悉美國博彩業的經營,在澳亦未能參與博彩業,除非政府調整有關法例;但他強調不排除與其他博企合作。哈樂士於去年9月以5.777億美元買入東方高爾夫球場。當時有消息指,哈樂士收購高球場,打算用作公司在拉城的賭場奬賞計劃,安排當地客人免費使用澳門場地 ,但社會人士一直相信其購入高球場只為進入澳門賭業平台。諾富文表示,集團希望透過凱撒高爾夫的多項設施,打造五星級高爾夫休閒享受勝地,重建計劃耗資二億港元,仍待政府審批。如獲政府批准,六至八個月內可竣工。澳門將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高爾夫球運動勝地,希望居民及旅客均能感受到高爾夫球除了是一項運動外,以高球為主打的項目更可打造成豪華休閒勝地。

將積極參與澳巿場
全球面對金融海嘯,多家美資博企在美賭收均錄得跌幅,他指出,預計該集團今季美國賭收下跌5-15%。至於澳門多間博企減慢發展步伐,哈利士何以選擇此時加入“戰圈”?
諾富文表示,澳門經濟有所放緩,但基礎十分穩健,看好長遠的發展,亦會視澳門項目為長遠的發展計劃,故會積極參與本澳市場。
哈利士娛樂公司亞太區總裁陳仁傑表示,該集團在拉斯維加斯經營的高爾夫球業務,每年接待一千萬旅客,日本和韓國佔很重比例,更有不少內地及港澳客戶。澳門高爾夫球場將可拉近與日韓等亞洲客的關係,集團現正積極加強客戶的忠誠度。
夥哈蒙設亞洲首間高球學府
【本報消息】哈利士娛樂公司(Harrah's Entertainment)和布奇·哈蒙攜手公佈,位於路氹城南端的凱撒高爾夫球場發展計劃,將開設亞洲首間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並將聘請約三百名員工,包括從外國聘請的專業教練,合力打造五星級高爾夫休閒勝地。

以拉城學校為藍本
是次計劃重點包括重新設計及改建現有的72標準桿球場和開設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哈蒙在其教練生涯中,曾指導多位世界第一的球手,更被《高爾夫大師》連續四次在兩年一度的美國五十大教練選舉中,獲投票選為年度最佳的高爾夫球教練。
澳門布奇哈蒙高爾夫學校將以哈利士旗下拉城的Rio Secco Golf Club內的高球學校為藍本,引入哈蒙父親、一九四八年美國大師賽冠軍所開創的教學理念。
哈利士娛樂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暨行政總監基利·諾富文表示,澳門是亞洲其中一個最具活力的旅遊勝地,成了該公司旗下亞洲首個凱撒品牌項目。在行業內,哈利士一直帶領高級娛樂、星級廚師餐飲及零售項目,現期待與澳門政府密切合作,一起推動澳門旅遊行業成長和多元化發展。

購物餐飲共冶一爐
根據重建計劃,現有會所將擴建成為3萬2千平方呎設施,配備4千平方呎的水療中心、2千5百平方呎的高爾夫購物店、先進的會議設施和獨一無二的VIP娛樂套房。此外,會所還將設有高級餐廳,由怡柱集團經營。
出席發佈會的還有哈利士娛樂亞太區總裁陳仁傑,體發局局長黃有力,旅遊局局長安棟樑,怡柱集團主席呂錫柱,澳門高爾夫球總會主席盧景昭等。 哈利士娛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旅遊熱點娛樂公司。自七十年前於美國內華達州雷諾開業,至今旗下超過五十個項目遍佈五大洲。該公司每年接待賓客超過一億人。


與體發局合作培訓新生代
【本報消息】哈利士宣佈,凱撒高爾夫與澳門官方高球運動管理機構——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合作,開辦“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在凱撒高爾夫的青少年訓練計劃”基地,為17歲以下青少年提供體驗高球的機會,目的是幫助澳門高球長遠發展。
球會將免費為已向澳門高爾夫球總會登記的17歲以下青少年,提供兩個專用練習場,該練習場是澳門唯一擁有全長度的同類設施。 每年,凱撒高爾夫將與澳門高爾夫球總會合辦夏季開放日,讓兒童接觸到高爾夫球運動。另外,凱撒高爾夫球會亦向澳門高爾夫球總會提供場地,舉辦一年一度的高爾夫球夏令營,讓兒童學習。這項活動將於明年球場完成整修後的暑假舉行。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文/黃逸聰 本文摘錄於“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學術會議”之《淺析澳門體育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專題報告論文

澳葡時期由於澳門受到政治和經濟環境不穩等因素的制約,當時澳門體育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1987年4月13日《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澳門回歸問題得到解決,經濟亦持續快速增長,澳門居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加上當年澳門體育總署(現稱:澳門體育發展局)及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現稱: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1],極大促進了澳門的體育發展。但是,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嚴格來說是始於1999年回歸祖國後。

澳門的體育產業是受到經濟環境、政府產業政策、居民的體育需求、資本和資源的供給等幾個重要因素影響下而逐步形成的。澳門體育產業的形成主要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萌芽階段(1999年-2004年)
自1999年回歸祖國後,澳門特區正式進入“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期。隨著博彩業的開放及CEPA框架下自由行政策的落實,國際博彩企業紛紛進駐澳門,內地訪澳旅客大幅增長。從此,澳門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並逐漸形成以博彩旅遊業為核心,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體育事業和其他事業一樣,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體育事業在普及大眾體育、提高競技體育的政策下,特區政府更提出「體育旅遊」的施政方針,利用豐富的旅遊資源,配合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使成為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體育旅遊產品。同時,借承辦東亞運動會的契機,興建和修建了一批體育場館設施,並提出加強體育基建及資源投入的效益,為澳門體育產業後一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起步階段(2005年-2007年)
2005年,中央政府首次將澳門特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之內,對澳門特區的定位是: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可見,中央政府認同澳門發展旅遊博彩產業,但也十分關注澳門產業結構的問題。2005年東亞運動會、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和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體育自身發展,還對澳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借承辦東亞運契機投資的體育場館和培養的體育人才,在各運動會結束後得到有效的整合與分配。隨著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私人健身市場的發展、大型體育盛事及商業體育賽事的舉辦、體育中介機構的出現以及體育博彩的興旺,推動了健身娛樂及競賽表演市場的發展,並帶動了體育旅遊、體育中介等相關體育市場的快速發展。居民對參與體育鍛煉和觀賞體育競賽的需求迅速提升,進一步促使體育與旅遊、休閑、博彩及會展等產業的有機結合,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為澳門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起飛階段(2008年至今)
特區政府在2008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為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並根據澳門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大力鼓勵產業集群的形成,透過推動會展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的培育,促進和帶動綜合旅遊的健康發展,加大適度多元化的推進力度。體育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回歸多年以來內外環境的轉變下,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直至2008年,雖然澳門政府並未明確提出發展體育產業,但體育產業在澳門的形成和發展是客觀存在的。在2007及2008年的政府施政報告中亦多次提到「體育產業」一詞,可見特區政府已開始關注澳門體育產業的發展。加上通過舉辦國際性大型綜合運動會及體育競賽表演,發展體育旅遊、普及大眾體育及提升競技體育的政策在回歸多年來亦漸見成效,並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積累了初步的實踐經驗。

[1] 梁洪波,關文明.當代澳門體育發展的成因與特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2005年(2):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