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澳門國際馬拉松」市場開發的綜合研究


文/黃逸聰

本文載於2007年10月8日<澳門體育週報>網頁

現代的馬拉松比賽已經逐漸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有機地融合起來,不僅為運動員提供一個競技舞台,增加賽事的觀賞性;而且為市民大眾提供一個良好的健身娛樂環境,令賽事更大眾化更添活力。由於組織馬拉松比賽的靈活性大,現代的馬拉松比賽除設有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外,還設有半程馬拉松、10公里、8公里、5公里、迷你馬拉松(4.2195公里)及兒童跑等的比賽;組別方面除了男子組、女子組外,更設有青少年組、老年人組及輪椅組等比賽,更能體現「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的理念。現代的馬拉松比賽已經不是專門為高水平運動員而設的體育比賽,而是適合任何人的運動嘉年華,參加馬拉松比賽已成為了體育運動的時尚。

在國外一些著名的馬拉松賽事,一般採用“政府主導與市場化相結合”或“完全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基礎和前提下,通過適當而有效的市場開發活動,為賽事提供所需的各種資源,同時亦有效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甚至獲得盈餘。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一般包括:體育贊助、電視轉播權、門票銷售及特許經營四類。單項的馬拉松比賽場地普遍設在公路上,觀眾可以在沿途欣賞比賽,因此一般不設門票。此外,由於馬拉松比賽時間較長、觀賞性較低,除非賽事的競技水平很高(如: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否則賽事的電視轉播權一般較難以較高的價錢出售。

馬拉松比賽的體育贊助,是其最主要的市場開發收入來源之一。以擁有超過100年歷史的「波士頓馬拉松」為例,2007年的賽事共有2.3萬多名參加者,而能跑畢全程的參加者超過2萬名,完成賽事的百分率高達98.5%。可見,該賽事不僅參加的人數多,而且其競技水平也非常高。由於「波士頓馬拉松」的知名度大、歷史悠久、賽事水平高,200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吸引了共有18個大會贊助商,為賽事提供了金錢、物資、人力和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美國的保險投資企業“John Hancock”連續22年(直至2007年)成為該賽事的冠名贊助商,並承擔了賽事的所有獎金,2007年賽事的獎金更高達57.5萬美元(約460萬澳門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馬拉松好手參與,使賽事能夠高質量地延續下去。

與「倫敦馬拉松」和「北京國際馬拉松」同於1981年創辦的「澳門國際馬拉松」,直至今年已舉辦到第26屆,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體育盛事之一。據統計資料顯示,過去的25屆“全程馬拉松”每年有平均約600人參與;舉辦了10屆的“半程馬拉松”和7屆的“迷你馬拉松”,每年平均有近1000人參與;歷屆的總參加人數穩步上升,普及率不斷提高,並充分發揮體育賽事的社會效益。

第一屆的「澳門國際馬拉松」,在得到部分商業機構的贊助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由熊貓體育會成功創辦,從2004年開始首次得到了大型博彩企業的冠名贊助,今年再簽一紙3年(2007年到2009年)共300萬澳門元(約37.5萬美元)的冠名贊助合同,為賽事創設更好的條件,令賽事越辦越好,有利於推動澳門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獲得商業機構的贊助是「澳門國際馬拉松」走向國際化、市場化的契機。由於國際性馬拉松比賽屬典型的“參與性體育旅遊”賽事,亦能充分體現體育和旅遊結合所產生的經濟效應。首先,賽事獎金的增加不但能鼓勵本地的運動員參與,而且能吸引國內外高水平運動員的參加,提高賽事的競技水平、增加賽事的知名度。此外,外地運動員來澳參加比賽就等於訪澳的旅客,隨著澳門國際知名度的提升,博彩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大型酒店娛樂場、購物中心及休閒設施的不斷增加,世遺景點及中西文化建築的特色,自然會吸引外地運動員在參加比賽的同時,也會在澳門各旅遊景點參觀、娛樂、購物,間接有利於澳門的旅遊消費,逐步形成“參與性的體育旅遊消費”。

雖然「澳門國際馬拉松」已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鄰近地區的馬拉松賽事的組織工作在國際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績,間接對「澳門國際馬拉松」的地位構成威脅。如1997年創辦的「香港國際馬拉松」(即「渣打馬拉松」)的知名度已超越了澳門,特別是該賽事懂得利用名星效應,具知名度的歌星、影星及藝員不但參與賽事的宣傳推廣,而且部分明星更與市民一起參與賽事,使賽事辦得有聲有色,2006年的賽事更超過4萬人參與,社會的支持度甚高;其冠名贊助商為賽事提供豐厚的獎金吸引世界頂尖的好手參與增加了賽事的競技水平;此外,電視直播賽事也是促使其知名度不斷提升的原因之一。「廈門國際馬拉松」亦是另一個對澳門具威脅性的馬拉松賽事,近年該賽事越辦越出色,除了地方政府重視之外,全市市民的熱情參與亦功不可沒,小至12歲的小孩,大至70歲多的老人苦苦相求,希望成為馬拉松賽的志願者;美麗平坦的賽道成為了該賽事賽出好成績的先決條件;“中央5台”的電視直播充分展示了該城市美麗的海岸賽道;國外、境外的參加者參賽之餘亦到該市的旅遊景點走走,亦吸引不少的體育愛好者專程去觀看賽事;此外,2003年開始「廈門國際馬拉松」為中國體育產業做出了一個全新的嘗試,辦賽所需的經費完全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從社會籌集,自負盈虧。

前面已提到現代馬拉松比賽的電視轉播權不但較難以高價錢出售,更可能因為進行電視轉播而增加賽事的經營成本。但就「澳門國際馬拉松」的國際化發展而言,透過電視轉播馬拉松賽事,一方面能使其得到最廣泛的報導,包羅最廣大的觀眾,從而更大範圍地推廣賽事,在增加社會效益的基礎下,亦為賽事的贊助商提供一個良好的宣傳平台,從而增加潛在贊助商贊助賽事的機會;另一方面能充分展示澳門城市的美麗風貌,讓數以萬計的觀眾透過電視直播更了解和認識澳門,間接促進本澳旅遊業的發展。因此,電視轉播賽事是體育賽事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澳門國際馬拉松」的組織機構應盡快研究和制定電視轉播賽事的計劃;另一方面完善賽事的市場開發計劃,吸引更多的體育贊助;同時可以考慮設計「澳門國際馬拉松」的吉祥物,增加賽事的親和力;逐步推行市場化運作,減輕政府辦賽的財政負擔,促使賽事真正地走向國際化。

以上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及時指正。

資料來源:
1. 澳門國際馬拉松官方網頁:
http://www.macaumarathon.com/
2. 波士頓馬拉松官方網頁:
http://www.bostonmarathon.org/
3. 香港國際馬拉松官方網頁:
http://www.hkmarathon.com/
4. 北京國際馬拉松官方網頁: http://www.beijing-marathon.com/

圖片來源: 澳門國際馬拉松官方網頁: http://www.macaumarathon.com/

沒有留言: